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杖藜时复过荒郊,来到君家不忍抛。
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
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寒冷的季节里再次踏上荒凉乡野之路,来到朋友家中,却又不忍心离去。诗中的“每见苦心修好事”表达了主人对生活细节的用心与投入,而“未尝开口怨平交”则展示了主人的宽厚和对友情的珍视。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两句以清冷的山水景象烘托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情境,其中“渔收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计的艰辛;“鸟傍巢”则是对栖息生活的一种描绘,传达了一种隐逸自在的人生态度。
最后,“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两句中,“天工”指的是自然无为的造化,而“主人事”则可能是对主人的赞誉,认为其生活方式如同自然一样顺应而不做作假。末尾的“肯交吾子委衡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深厚的信任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寒冷乡野、细腻生活和静谧山水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珍视友情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自适的人生追求。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自从天下乱,日晚别庭闱。
兄弟团圞乐,羁孤远近归。
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
直待中兴后,方应出隐扉。
从乱移家拟傍山,今来方办买山钱。
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
野叟并田锄暮雨,溪禽同石立寒烟。
他人似我还应少,如此安贫亦荷天。
九土如今尽用兵,短戈长戟困书生。
思量在世头堪白,画度归山计未成。
皇泽正沾新将士,侯门不是旧公卿。
到头诗卷须藏却,各向渔樵混姓名。
自从乱后别京关,一入烟萝十五年。
重出故山生白发,却装新卷谒清贤。
窗回旅梦城头角,柳结乡愁雨后蝉。
名姓暗投心暗祝,永期收拾向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