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菊四首(其三)

日月虽云逝,山中秋自香。

平生抱正色,谁怕夜来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对菊四首(其三)》由宋代末年至元代初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在诗中,诗人以菊花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坚守正直品格,不畏艰难的精神。

“日月虽云逝,山中秋自香。” 日月流转,时光荏苒,但山中秋天的香气依旧浓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无法抹去自然的美好与恒常。这里,诗人借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自己虽身处动荡时局,但内心坚守的信念和品质依然如故。

“平生抱正色,谁怕夜来霜。” “平生抱正色”表明诗人一生秉持正直之德,不随波逐流。“谁怕夜来霜”则暗示即使面对外界的严酷考验,如夜晚的霜冻,诗人也无所畏惧,展现出他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菊花和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菊花自比,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持真理的决心。这种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激励着后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强。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对菊四首(其四)

三径今非昔,多愁老此身。

谁知陶靖节,只是晋朝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陷虏歌

德祐初年腊月二,逆臣叛我苏城地。

城外荡荡为丘墟,积骸飘血弥田里。

城中生灵气如蛰,与贼为徒廿六日。

蚩蚩横目无所知,低面卖笑如相识。

彼儒衣冠谁家子,靡然相从亦如此。

不知平日读何书,失节抱虎反矜喜。

有粟可食不下咽,有头可断容我言。

不忍我家与国同休三百十六年,阅历凡几世,忠孝已相传。

足大宋地,首大宋天。身大宋衣,口大宋田。

今弃我三十五岁父母玉成之身,一旦为氓受虏廛。

我忆我父教我者,日夜滴血哭成颠。

我有老母病老病,相依为命生馀生。

欲死不得为孝子,欲生不得为忠臣。

痛哉擗胸叫大宋,青青在上宁无闻。

自古帝王行仁政,唯有我朝天子圣。

老天高眼不昏花,盍拯下土苍生命。

忍令此贼恣杀气,颠倒上下乱纲纪。

厥今帝怒行天刑,一怒天下净如洗。

要荒仍归禹疆土,四海草木沾新雨。

应容隐者入深密,岁收芋栗供母食。

对人有口不肯开,面仰虚空双眼白。

形式: 古风

狂歌

一笑识破天地根,随意变化易其名。

俯御三十六天顶,主宰一气生群生。

倏歘有怒行号令,亿兆雷鼓轰天声。

敕噀龙口数滴水,净洗世界泠然清。

推出火帝照寰宇,万万万世长光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黄河清

丁丑戊寅岁,黄河两度清。

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

亘古理不泯,中天日转明。

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