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朝偃武修文日,共道王言似六经。
宋史重施新衮钺,孔庭增饰旧笾铏。
垂衣共仰升龙象,赐墨皆成翥凤形。
回首茂陵松柏树,春来还向裕陵青。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大行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二)》描绘了明朝时期崇尚文治的氛围,诗中通过赞美皇帝的言行如六经般深沉而富有教化意义,体现了对圣明君主的尊崇。"宋史重施新衮钺"暗指皇帝继承了前朝的智慧与权威,"孔庭增饰旧笾铏"则象征着礼仪制度的完善和儒家文化的弘扬。"垂衣共仰升龙象"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景仰,如同龙飞凤舞,显赫威仪。最后,诗人以茂陵松柏和裕陵青翠作结,寓意皇位的传承,以及对逝去皇帝永恒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对明朝盛世的礼赞和哀思。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曾上銮坡侍玉堂,朝衣新惹御袍香。
传宣暖阁天颜近,奏近年台午漏长。
化国有人悲短梦,幽都无地仰余光。
从容顾命分明语,一日伤心泪万行。
诗老龙门昼不关,东坛西社几人还。
看君秃笔何曾住,笑我高眠尽日閒。
实怕行尘多似雨,更怜官马瘦如山。
无因一见春风面,笑把清诗对病颜。
雨澹荒溪野水昏,萧条鞍马入空村。
平沙问渡逢渔子,深树闻钟隔寺门。
白饭青刍非旧主,细泉嘉果得名园。
东曹一榻分灯意,夜下虚庭白露繁。
江上草亭新卜筑,已闻扬子著书成。
每逢社日聊随俗,久住青山却有情。
霜入晚松经岁老,雨繁春笋过邻生。
小堂若许临江阁,杖履无烦疋马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