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妙寺偶成(其一)

翠玉光中藤拄杖,绿云丛里竹提舆。

幽寻是处堪盘泊,绝胜当年五马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在翠玉般的光泽中,他手持藤杖,
穿梭在绿如云海的竹林间,乘坐着竹制的轻便小车。

注释

翠玉光:形容玉石的光泽像翠绿色的宝石。
藤拄杖:用藤蔓制作的手杖。
绿云丛:密集的竹林,比喻竹叶茂盛如云。
竹提舆:竹制的小车,古代一种轻便交通工具。
幽寻:深入探寻幽静的地方。
堪:能够,适宜。
盘泊:停留,驻足。
绝胜:远远超过,胜过。
当年五马车:昔日的豪华马车,可能指的是显贵出行的排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宣妙寺的游览之情。"翠玉光中藤拄杖",设想中是一根缠绕着翠绿藤蔓的木杖,在阳光下闪耀着如同翠玉般的光泽,这已是对自然景致的一种高雅描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绿云丛里竹提舆"则进一步展现了寺庙中竹林深处,一辆竹制小车静悄悄地穿行其间,这是对宣妙寺内环境的一种生动描绘,通过这两句,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这片宁静之地的步履声。

"幽寻是处堪盘泊"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心境。"幽寻"表明了他对此类僻静之所的探寻和喜爱,而"是处堪盘泊"则指代宣妙寺,或许是其中某个特定的地方,"堪"字暗示着这块地方适宜停留休息。"绝胜当年五马车"一句,更显得诗人对此刻感受的赞叹和珍惜。在古代,"五马车"往往用来形容官宦之家的豪华,而诗人却将宣妙寺的情景比作远超过了昔日的荣华,这样的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宣妙寺自然环境和建筑布局的细致描写,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平和的,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是内心深处的喜悦。这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宣妙坟院古柏

古来乔木产墓宅,新甫之俦匪凡质。

风梳雨沐三百年,耸壑昂霄过千尺。

孤标屹立独擎天,繁柯偏重常倾日。

苍皮剥落节理坚,挺挺长虬初蜕骨。

我来屡见此崛奇,摩挲老眼增双碧。

吁嗟松槚几迁易,拱者芟夷新者茁。

青青惟此贯四时,物换人非饱更历。

栽培意有天地根,不然守护资神物。

须知硕果不徒存,天佑吾宗当默识。

公侯复始此其符,衮衮人英须辈出。

伟才未许万牛挽,香叶拟留孤凤集。

千秋要与此山存,世世宗盟共封植。

形式: 古风

将到霅陇

春峦如佳宾,应接何敢暇。

我来日与对,不觉迫初夏。

繁林涌翠雾,经综密无罅。

鸣鸟间啼莺,郑音忽奏雅。

萋萋碧草间,晔晔赪紫亚。

幽栖绝俗交,燕坐陪僧话。

论事覈古今,谈禅悟生化。

新茗瀹云涛,迥胜酒新榨。

嘉蔬煮玉版,可鄙食肉者。

时诵渊明诗,万虑足陶写。

芳春背人去,归舟行步驾。

好山不可载,写入无声画。

形式: 古风

星夕前露坐观行云有作

一气有聚散,变化莫能测。

氤氲弥太虚,肤寸繇触石。

翕如华盖张,纷若纤纩擘。

缉缉鲸布鳞,翩翩凤展翼。

祥或旗为黄,祲或珥为赤。

友风而子雨,俄如翻墨汁。

白衣与苍狗,怪状殊不一。

露坐晚观天,时近双星夕。

霭霭从何来,于粲绚金碧。

突如怒涛涌,屹若奇峰立。

黼黻盛彰施,文绣烂组织。

良由天孙巧,匪自屏翳出。

我不为柳州,去拙有所乞。

我不效汾阳,荣进占所得。

但愿焕有章,落笔成五色。

毋使若贝锦,胥谗以作慝。

伤哉杼轴空,民力敝东国。

安得化为缯,散漫浩万匹。

衣被此一方,群黎遍尔德。

仍须语河鼓,牵牛勤负轭。

勉耕左角田,雨作蒸民粒。

穰穰俱满家,庶以给冗食。

形式: 古风

春山

青山四时好,春至尤盛丽。

润泽散冲融,华滋出枯悴。

云根鳞甲动,风柯羽旄曳。

群芳间点染,一碧互经纬。

组绣列障陈,缋画崇屏倚。

嵬昂如帝尊,黼黻俨衣被。

我老得馀暇,时来领胜事。

穿云度舟楫,披雾纵屐履。

涓泉幽响生,鸣鸟繁声脆。

天然成妙奏,人籁恶可拟。

息游返靖庐,纷华以静对。

独坐勘古书,冥观参物理。

光景犹驹驰,色象亦蝉蜕。

至人善观山,夫岂悦浮靡。

懿此静秀姿,万古挹清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