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华死事

天作五岭,代有俊人。冰霜其操,宁有其身。

于维太华,凤质龙鳞。受天子命,以守海滨。

北风其寒,小丑煽尘。凭城五年,保障斯民。

艰难葺搆,靡力不陈。小邦憔悴,贼势孔殷。

乃捐其躯,以报紫宸。烈烈英风,睢阳之巡。

天子轸念,恤典载伸。峨峨太仆,涣以丝纶。

及其后嗣,咸荷陶甄。于戏,死而不忘,孰则是伦。

于戏,我广之事今且然,孰其奋不顾身。

拯我黎氓,纾圣人南顾之频频。余将仰叩于苍旻。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霍与瑕对李太华英勇事迹的颂扬。诗中描绘了李太华在面对北方敌人的侵扰时,坚守海滨,抵御外侮,保护百姓的壮举。他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不辞辛劳,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国家危难之际,李太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报答君主的恩典。

诗中提到的“太华”可能是指华山,这里借指李太华的高尚品质如同华山一般坚不可摧。"北风其寒,小丑煽尘"形象地描绘了敌人入侵的情景,而"凭城五年,保障斯民"则赞扬了李太华长期坚守岗位,保护人民安全的功绩。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太华英勇行为的敬佩之情,称其为“烈烈英风”,并将之比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李太华去世后,天子深感痛惜,给予了他应有的哀荣,并对其后代也给予了关怀和照顾。

最后,诗人通过“余将仰叩于苍旻”表达了对李太华精神的崇敬和对上天的祈祷,希望李太华的精神能够得到永恒的纪念和传承。整首诗通过对李太华英勇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士人忠君爱国、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

收录诗词(748)

霍与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杜方伯入觐(其一)

显显方伯,屏此明都。惠绥三年,嘉有丕谟。

天子曰归,来奏硕肤。山川阻远,载驰载驱。

驾言送之,珠江之郛。

形式: 四言诗 押[虞]韵

送杜方伯入觐(其二)

方伯维儒,恂恂大雅。外融中方,若金出冶。

威则狡胥,惠则鳏寡。百粤赋徵,无不平者。

盈盈口碑,自堂徂野。

形式: 四言诗 押[马]韵

送杜方伯入觐(其三)

暮春三月,东征孔棘。方伯维之,饷馈有绎。

四月之夏,柘林为逆。薄于城下,民罹其贼。

脂民肝骨,远迩躅踯。峨峨大舰,烧焚靡孑。

方伯图之,毕举群策。以佐元老,驱除荡涤。

是底嘉绩,危城以磐石。

形式: 四言诗

送杜方伯入觐(其四)

人莫不有言,民之憔悴。虐政之由滋,贪人败戾。

棘去其残,民是用惠。去之弥棘,贪夫孔至。

曷不深念,以图其济。古昔哲人,温良恺悌。

信义不渝,以孚于有位。上德孔昭,邑人不诫。

方伯归哉,陈是刍毳。曰皇庭有徽风,百辟时砺。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