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水已吞岸,人家多闭门。
田畴成巨泽,市井讶荒村。
晓冷衣仍夹,愁迷镜似昏。
沧洲无限思,独立共谁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荒凉景象的生动画面。诗人以“野水已吞岸,人家多闭门”开篇,通过“吞”和“闭”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雨水泛滥、淹没岸边,以及人们因洪水而关闭门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清与孤寂的氛围。
接着,“田畴成巨泽,市井讶荒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荒凉感。原本耕作的土地变成了浩瀚的湖泊,往日繁华的市集和村落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对比强烈,令人感慨万千。
“晓冷衣仍夹,愁迷镜似昏”则将视角转向个人的感受。清晨的寒意透过衣物依然能感受到,内心的愁绪如同镜子般模糊不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迷茫。
最后,“沧洲无限思,独立共谁论”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象时的孤独与深思。在广阔的荒凉之地,诗人独自站立,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却无人可倾诉,凸显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荒凉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对生命、孤独、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深度。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暌离嗟已极,飘泊定何如。
不废阴铿句,空怀乐毅书。
故乡飞剑外,征路禁钟馀。
寄语吴中友,毋嗔问讯疏。
气化嗟何极,英灵杳莫求。
共期文作冢,谁遣玉为楼。
灯火微茫夜,风尘澒洞秋。
平生交友意,魂梦结悲愁。
山家偶同宿,解后觉情多。
世故政如此,人生能几何。
凉风侵白苧,暮雨湿青萝。
且尽今宵酒,乘酣发浩歌。
抚物情何极,经秋景未穷。
禾根生晚绿,树杪变新红。
城垒风尘隔,川原雨露同。
家家熟醅酒,得似醉乡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