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角黍堆盘酒满壶,喜逢佳节泛菖蒲。

门高不碍齐公子,江阔难寻楚大夫。

昔荷圣恩颁彩扇,今随乡俗佩灵符。

豪华争剪寒皋舌,谁向丹山问凤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越所作的《端午》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以“角黍堆盘酒满壶”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端午节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美食美酒的欢乐氛围。接着,“喜逢佳节泛菖蒲”一句,点出了端午节特有的习俗——划龙舟和佩戴艾草、菖蒲以驱邪避疫,增添了节日的仪式感。

“门高不碍齐公子,江阔难寻楚大夫”两句,运用典故,将古代的齐国公子和楚国大夫融入端午节的情境中,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寓意着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也跨越时空,连接古今。

“昔荷圣恩颁彩扇,今随乡俗佩灵符”则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尊重,从古代帝王的恩赐到现代民众的习俗,展现了端午节从宫廷到民间的广泛流传。

最后,“豪华争剪寒皋舌,谁向丹山问凤雏”两句,通过对比豪华的庆祝方式与深邃的文化思考,表达了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寒皋舌可能是指端午节期间食用的粽子,而“谁向丹山问凤雏”则借用了凤凰的传说,暗含了对端午节背后深厚文化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17)

王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马执之韵

藜羹黍酒腹便便,老向丘园过几年。

莫笑买牛新学稼,也曾骑马旧巡边。

一湾流水门前绕,两度閒云树底眠。

更有晚来堪画处,白鸥飞上钓鱼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寺吟景

桥边流水屋头山,杨柳阴阴昼掩关。

除却寺中无处静,不知僧外有谁閒。

软红香土云遮断,新绿苔痕雨送还。

记得旧游经此地,醉吟身在画图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过回中山

回中山下暂停鞭,俯仰遗宫独怅然。

王母若曾亲见帝,武皇应是早登仙。

世间味有长生果,天下人无不死年。

寂寥茂陵陵上土,春风依旧草芊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陈宗理

去年别我出神州,此日君行我复留。

客路有期空聚散,宦游无计自沉浮。

江声月色孤舟夜,枫叶芦花两岸秋。

别后五云宫阙晓,相思多在凤池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