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一句

宗门一句,明明独露。孰辨端倪,胡为指注。

指注不真,镜像空尘。空尘何立,镜像谁入。

当机则应,头头非剩。触处俱宣,句句通玄。

门门宾主,互正互偏。含容透脱,千江一月。

无在不在,谁憎谁爱。焕尔既明,森然不碍。

不碍既明,金刚眼睛。穷幽测显,神妙体灵。

妙灵不住,无生不生。是宜超越,所以纵横。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口吻,探讨了佛法的微妙与深奥。"宗门一句,明明独露",开篇即点出禅宗直指人心、言简意赅的特点。"孰辨端倪,胡为指注",提出对佛法真理的探索不应拘泥于表面的解释,而应深入内心,直接领悟。"指注不真,镜像空尘",比喻直接的指教往往难以触及本质,如同镜中之影,虚幻不实。

接下来的几句"空尘何立,镜像谁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空性观,指出一切现象皆为空相,没有实体可依。"当机则应,头头非剩",强调佛法的适时应机,每一刻都有其独特意义,并非多余。"触处俱宣,句句通玄",表明佛法无处不在,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

"门门宾主,互正互偏",通过宾主相对的概念,说明佛法的相对性和互补性。"含容透脱,千江一月",以江水映月为例,说明佛法的包容性和穿透力,无论多么广阔的世界,都能找到统一的本质。"无在不在,谁憎谁爱",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中立性,没有绝对的好恶。

"焕尔既明,森然不碍",指出佛法的光明与自由,既照亮人心,又不阻碍万物生长。"不碍既明,金刚眼睛",比喻佛法能洞察一切而不受束缚,如同金刚般坚固明亮。"穷幽测显,神妙体灵",强调佛法能深入细微之处,又能显现宏观世界,充满神秘与灵性。

"妙灵不住,无生不生",揭示佛法的灵动与无常,一切现象皆由心生,又随心灭。"是宜超越,所以纵横",最后总结,佛法的真谛在于超越世俗,纵横自在,不受任何限制。

整首诗以禅宗的智慧和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佛法的精髓,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佛法的深邃与广阔,体现了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迷悟何从

恰恰今人用,明明古佛心。

寒云归碧嶂,幽鸟下青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白圭无玷

云生不翳空,日上难逃影。

相逢一笑中,何须重反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答客问

从来住处无人识,今日劳公扣指南。

是眼不应还见眼,从教佛祖竞来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示辨实

一酬一问分宾主,端的如何辨正邪。

卓尔未能超本际,茫茫难透眼前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