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段克己所作,名为《和家弟诚之诗社燕之作(其一)》。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
首联“胶胶世事久经谙,肯著红尘换翠岚”以“胶胶”形容世事纷扰,表达出诗人对尘世的疲惫与厌倦。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向往那如翠岚般清新脱俗的生活。
颔联“骐骥捕鼷非所任,干将补履岂其堪”运用了两个典故。骐骥是古代传说中的千里马,鼷则是小鼠,这里用骐骥捕鼷比喻能力与任务不匹配;干将是古代著名的剑名,补履则是修补鞋子,用此比喻才能与所需物品不相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能力与所处环境之间存在差距的感慨,暗示自己难以胜任某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
颈联“老无成事唯多懒,少不如人何更贪”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岁渐长而成就未显的无奈,以及年轻时未能把握机会的遗憾。他承认自己在年老时显得懒散,而在年轻时又过于贪婪,未能珍惜时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尾联“花下一杯谁伴我,清风明月便为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他想象着在花开之下,独自饮一杯酒,与清风、明月为伴,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