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大夫曾署大沽河过此有感

偶过先子曾游处,触物逢人倍感伤。

每讶沧桑谁变改,翻悲天地有存亡。

当年渔父犹知德,旧日官衙不见墙。

向晚潮声和泪落,寒烟带日色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所作,名为《先大夫曾署大沽河过此有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偶然经过先父曾经游历之地时的感慨与追思。

首句“偶过先子曾游处”,点明了地点与时间的巧合,诗人不经意间踏上了先父的足迹。接着,“触物逢人倍感伤”一句,描绘了诗人面对周围景物与人物时,内心涌起的强烈哀伤之情。这种情感源自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先父的深深思念。

“每讶沧桑谁变改,翻悲天地有存亡。”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惊讶于世事的变迁,感叹着自然与人间的无常。这里的“变改”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变化,更包含了人事的更迭与生命的消逝。诗人悲叹的是,无论天地如何变化,总有生命在其中消亡,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悲哀。

“当年渔父犹知德,旧日官衙不见墙。”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感受。渔父代表着朴素、自然的生活状态,而“知德”则暗示了道德与智慧的存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昔日官衙的痕迹已不复存在,象征着权力与物质的流逝。这一对比,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最后,“向晚潮声和泪落,寒烟带日色苍苍。”这两句以生动的景象收尾,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向晚时分,潮水的声音伴随着泪水落下,寒烟笼罩着一片苍茫的日色。这样的画面,不仅渲染了诗人的悲伤情绪,也寓意着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先父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蝉有感

阴阴夏木满西轩,蝉响初闻是故园。

幸得秋风时向晚,恰当雨霁噪逾繁。

门前不改烟霞色,枝上如闻道德言。

回首十年关塞外,夕阳惟有鼓鼙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其一)

日高犹未整襟裾,正是庄周梦蝶馀。

扣户俄传七字律,得君胜读几年书。

王门每羡悬车早,帝阙深惭启事疏。

从此相将愚谷隐,浮名浮利不关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其二)

隔户松风清到裾,诗来又是梦魂馀。

重闻山水琴中调,更见龙蛇简上书。

敢谓此心随地得,祗因多病与人疏。

平生独爱王猷兴,踏雪还能一访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其三)

归来烟雾满衣裾,回首乾坤一笑馀。

酒熟灯前留客醉,诗成花下教儿书。

当门但有青山在,览镜何妨白发疏。

自信狂夫狂更好,因君潦倒总忘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