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气侵人冷欲冰,不由老境不愁生。
雨声已遣侬无睡,更著寒蛩泣到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秋夜寒冷和雨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不寐与愁思。首句“秋气侵人冷欲冰”写出了秋天的凉意已经很重,使人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这种感觉也让诗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凄清。
“不由老境不愁生”则是从年龄和生命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生活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在秋夜的寂静中,无法入睡,这种失眠状态使他更加沉浸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思考之中。
“雨声已遣侬无睡”一句,更深化了这种不寐的情绪。这里的“雨声”和“寒蛩”的声音,实际上是加重了夜晚的静谧感,而这静谧却并没有带来宁静,反而让诗人更加难以安眠。
最后,“更著寒蛩泣到明”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与诗人的不寐之苦。这里的“寒蛩”通常指的是秋天的蟋蟀,其鸣叫声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悲泣,这种感觉让诗人更加心绪难平,最终带来了连续到黎明的不眠之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特有的哀愁氛围,以及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葵扇频挥手已麻,竹床偏热冷无些。
面凉却感须根汗,省得开门汲井花。
秋神今岁也痴呆,行李如何草草回。
白帝羽衣浑不带,炎官火伞却将来。
只怨西风不早归,早归何似且归迟。
姮娥一夜摇团扇,更说明朝日午时。
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
道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