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弹琴刘世贤

朔斋之孙元祐家,异世门阀凌秋霞。

空山无人琴自语,历历往代虚豪华。

清冰古雪松质峻,照眼何限桃李葩。

坚持静操欲矫俗,淡泊安得退淫哇。

朱丝弦上三太息,此事宁久迷尘沙。

诸君耳浊筝琵琶,月明庭户留栖鸦。

《高山流水》试一听,昭代复见真伯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元代冯子振所作的《赠弹琴刘世贤》,以琴为媒介,描绘了高洁的品格与深邃的思想。诗中通过“朔斋之孙元祐家,异世门阀凌秋霞”开篇,将弹琴者置于一个超凡脱俗的背景之下,暗示其家族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风骨犹存,如同秋日霞光般耀眼。

“空山无人琴自语,历历往代虚豪华”,诗人借空山与琴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琴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那些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如今都已化为过眼云烟。这种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接着,“清冰古雪松质峻,照眼何限桃李葩”两句,以清冷的冰雪与坚韧的松树比喻弹琴者的高洁品质,同时以繁花似锦的桃李反衬,强调其精神的纯净与不同流俗。这不仅是对弹琴者个人品格的赞美,也是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颂扬。

“坚持静操欲矫俗,淡泊安得退淫哇”进一步揭示了弹琴者追求的精神境界——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以淡泊的心态对抗世俗的诱惑。这种对道德操守的坚持,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积极引导。

“朱丝弦上三太息,此事宁久迷尘沙”表达了对弹琴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在朱红色的琴弦上,弹奏者或许会有三次深深的叹息,这叹息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的感慨,更是对生命、对世界的深思。在纷扰的尘世间,能够找到一片净土,让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多么难得。

最后,“诸君耳浊筝琵琶,月明庭户留栖鸦。《高山流水》试一听,昭代复见真伯牙。”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在众多嘈杂的音乐中,《高山流水》这样的经典之作,如同月夜下的寂静庭院,显得格外珍贵。它不仅能够触动人心,还能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重拾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这里引用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寓意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每一个真正懂得欣赏的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弹琴者及其艺术的赞美,展现了对高尚人格与真挚情感的向往,以及对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它不仅是一首对音乐的颂歌,更是一曲对理想人格与精神追求的赞歌。

收录诗词(132)

冯子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字:海粟
  • 籍贯:怪怪道
  • 生卒年:1298

相关古诗词

塔灯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

半夜火龙蟠地轴,八方星象下天梯。

光摇滟滪沿珠蚌,影落沧溟照水犀。

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鹤骨笛

胎仙脱胫寄飞琼,换羽移宫学凤鸣。

喷月未醒千载梦,彻云犹带九皋声。

管含芝露吹香远,调引松风入髓清。

莫向山头吹暮雪,笼中媒老正关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杨花二首(其一)

曾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

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

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

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杨花二首(其二)

婉娩春风与愿违,悠扬风日暂无辉。

不随芳树千林歇,还称游丝百尺飞。

梦落吴蚕欺白茧,心随代马恋征衣。

凤池踪迹逡巡到,未忍飘零拂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