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杜奕《芭蕉偈》

幽山净土,生此芭蕉。无心起喻,觉路非遥。

形式: 四言诗 押[萧]韵

翻译

在隐秘的深山和纯净的土地上,生长着这株芭蕉树。

注释

幽山:隐蔽、清幽的山林。
净土:干净、未被污染的土地。
生此:在此地生长。
芭蕉:一种阔叶植物,这里可能象征自然或悟道的媒介。
无心:非故意的,自然而然。
起喻:引发比喻,比喻在这里指通过观察自然获得的启发。
觉路:觉悟的路径,指达到智慧或开悟的过程。
非遥:不远,表示目标接近,容易达成。

鉴赏

在这段中国古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山林与芭蕉共生的画面。"幽山净土,生此芭蕉"一句,既描写了环境之美,又突出了芭蕉之独特。这里的“幽山”给人以深远的感觉,而“净土”则显得异常清新脱俗,仿佛是一片远离尘世的净土。

"生此芭蕉"四字,则是对这种环境下自然生成的植物——芭蕉做了精准的描绘。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这里的芭蕉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

"无心起喻,觉路非遥"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心境。"无心起喻"意味着没有刻意的比喻和修饰,而是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周围的一切。"觉路非遥"则是在说,即便是在山深处,感觉到的路径也不再显得那么遥远了。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芭蕉以及心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追求。这种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常常追求的“归隐”之美,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收录诗词(12)

浙东众诗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杜倚《漉水囊偈》

裂素成器,给我救彼。密净圆灵,护生絜水。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郑槩《山石榴偈》

何方而有,天上人间。色空我性,对尔空山。

形式: 四言诗 押[删]韵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缺名《山啄木偈》

尔禽啄木,恶蠹伤木。愈木无病,巢枝自足。

形式: 四言诗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缺名《斑竹杖偈》

护性维戒,扶身在杖。动必由道,心无来往。

形式: 四言诗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