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荒山十室九无人,行道三年两调兵。
闻得老贪今授首,老夫买犊要春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动荡的乡村景象。"荒山十室九无人"写出了山村的荒芜和人口稀少,说明战乱或社会动荡使得村民大多逃离或死亡。"行道三年两调兵"进一步揭示了频繁的军事调动给百姓带来的不安定,人们生活动荡,连基本的农事都无法正常进行。
"闻得老贪今授首"转而提及一个腐败官员被惩处的消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贪官的痛恨和对公正的期待。"老夫买犊要春耕"则以一位老者为例,他听到贪官伏法后,决定购买牛犊准备春天开始耕作,显示出农民对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荒凉的现实与希望的复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宁和民生复苏的期盼,同时也暗含对贪腐现象的批判。熊鉌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心声。
不详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轻寒无赖入征裘,野水闲云总是愁。
极目远山横霭外,数声鸣橹过蘋洲。
一声羌笛晚风斜,再问花期便觉赊。
茵幌泥沙可随分,莫将春意殢残花。
青烟著雨傍楼横,辗转虚窗梦不成。
客里清愁无可奈,卧听檐溜泻秋声。
忧世心衰且乐天,不妨飞咏此云川。
天高地下有千载,物换人非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