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忆子求弟长安无信

万家砧杵动孤城,物候堪悲梦也惊。

蟋蟀半墙秋有韵,芭蕉一榻雨无情。

风生易水歌难继,雪下梁园赋可成。

汀柳渚芦云漠漠,不知游子滞何程。

西亭别酒醉斜曛,何日临觞不忆君。

晓对好山难远寄,夜拈险韵与谁分。

故园芳草更衰草,客路秋云又冻云。

落月半帘寒未梦,一声悲雁怆离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曹玘的《秋晚忆子求弟长安无信》描绘了秋日晚上的寂寥景象和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首句“万家砧杵动孤城”,以万家砧声烘托出城市的寂静,暗寓思乡之情。"物候堪悲梦也惊",表达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哀伤,连梦境都被触动。

中间两联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蟋蟀半墙秋有韵”与“芭蕉一榻雨无情”,以秋虫鸣叫和芭蕉雨声对比,前者富有诗意,后者则象征着生活的冷酷无情。"风生易水歌难继",借易水边的风声感叹壮志难酬;"雪下梁园赋可成",则设想在雪中完成诗篇,寄托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尾联“汀柳渚芦云漠漠,不知游子滞何程”,写出了诗人对游子行程的关切和迷茫。“西亭别酒醉斜曛,何日临觞不忆君”回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晓对好山难远寄,夜拈险韵与谁分",进一步强调了无法将思念传递给远方的无奈。

最后两句“故园芳草更衰草,客路秋云又冻云”,以景结情,描绘了故乡景色的凄凉和旅途的艰辛,而“落月半帘寒未梦,一声悲雁怆离群”,则以月光、寒意和雁鸣渲染出离别的悲伤氛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收录诗词(26)

曹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寒

一枕华胥鸟唤醒,晓和松韵更堪听。

起吟文赋梅花赋,闲写茶经山海经。

霜雪向头争此白,乾坤留眼望谁青。

天心未必私丘壑,不放东风过草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与元白上人竹间晚坐

频敲竹院不须憎,我亦虚堂暂过僧。

人静鸟歌窗外月,夜凉虫语佛前灯。

茶炊松叶声非雨,诗嚼梅花字有冰。

寒水一溪钟半渡,石桥归路岭云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溪边把钓

何处伊人可溯洄,欲行且止却徘徊。

水平似镜笼堤去,云怪如山压树来。

幽响到帘枫叶下,远香分槛稻花开。

一丝引得秋江味,新煮鲈鱼有四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把钓

碧流春涨绿杨前,红蓼秋开浅渚边。

五尺拖斜沙岸月,一丝垂烂晚溪烟。

操心不假詹何授,种法无求范蠡传。

好与直钩同作想,得非人也失非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