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奉饯冠之之行

佳客志淮海,贱子设樽罍。

楚江昨夜清涨,短棹已安排。

休问南楼风月,且念阳台云雨,几日却重来。

银烛正凝泪,画鼓且休催。彩云飞,黄鹤举,两徘徊。

林泉归去高卧,回首笑尘埃。

我唱更凭君和,君起谁同我舞,莫惜玉山颓。

他日扬州路,散策愿相陪。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尊贵的客人胸怀淮海之志,我这卑微之人设好酒宴。
昨晚楚江水位上涨,小船已备好待发。
无需询问南楼的风月,只怀念阳台的云雨,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银色蜡烛静静垂泪,暂停敲击画鼓。彩色祥云飘动,黄鹤展翅,我们两人在原地徘徊。
回归山林隐居,回头笑对尘世浮华。
我唱歌,期待你应和;你起身,又有谁与我共舞?不必顾虑醉倒如玉山。
将来在扬州的路上,希望你能一同漫步。

注释

佳客:尊贵的客人。
贱子:我(自谦)。
樽罍:酒杯。
楚江:长江流经楚地的部分。
清涨:水位上涨。
阳台: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云雨:指男女欢爱之事。
银烛:银色的蜡烛。
画鼓:装饰有图案的鼓。
玉山颓:形容醉态如山倾倒。
散策:随意漫步。
相陪:相伴同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赵善括的《水调歌头·其三》。诗人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冠之即将远行至淮海的深深眷恋与祝愿。首句“佳客志淮海”赞美了友人的壮志和目的地的辽阔,接着写自己为友人设宴饯行,感叹江水上涨,暗示旅途的启程。“休问南楼风月”表达了对往昔欢聚的怀念,“且念阳台云雨”则借用了楚王与神女的典故,寄寓对重逢的期待。

下片通过“彩云飞,黄鹤举”描绘出想象中的仙人般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飘然离去的不舍。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隐逸山水,远离尘世纷扰,享受宁静生活。“回首笑尘埃”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最后,诗人邀请友人共舞,不必顾虑醉酒,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词中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特点。

收录诗词(131)

赵善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

太湖极目,四面水尽是天流。

几点鲈乡荻浦,万里鲸波雪浪,掀舞小渔舟。

金饼挂蟾魄,时景正中秋。钓纶轻,兰棹稳,笑王侯。

一蓑一笠,得意何必美封留。

纵使金章鼎贵,何似玉樽倾倒,一醉可消愁。

玉女在何许,唤起与同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席上作

碧云初返岫,潦水正鸣滩。

兰舟容与,歌舞偏称笑中看。

烛影烘寒成暖,花色照人如昼,一坐有馀欢。

酒滟浮金盏,香缕霭雕盘。碧簪横,银漏永,玉樽乾。

喧春鼓吹,翠袖起舞佩珊珊。

记得山明水秀,何处朝云暮雨,常在梦魂间。

多少难言事,都付两眉弯。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和黄舜举吴门二咏(其一)

危台枕城堞,今昔几人游。

绕城碧水一带,茂苑与长洲。

寂寂弹琴风外,苒苒采香径畔,横截古溪头。

极目暮云合,宋玉正悲秋。岘山碑,帝子阁,庾公楼。

当时风物,如今烟水只供愁。

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

故国未归去,萍梗叹漂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赵帅生日

形胜视京兆,警跸驻钱塘。

光前诏后弹压,谁数汉张王。

几百万家和气,五十馀年创见,天下一循良。

有口皆歌颂,无地不耕桑。春过半,花锦烂,柳丝长。

潭潭门卫森戟,宴寝正凝香。

笑把湖山佳色,醉挹西湖晴滟,童艾祝霞觞。

四海瞻华衮,千载侍吾皇。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