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二)

自昔居门下,游观必许偕。

岂将千里别,遂作九泉乖。

已恨霜松折,行嗟玉树埋。

苍生空有望,丹旐不胜怀。

曩日言归里,飞章愿乞骸。

今朝赤松畔,烟垄对苍崖。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翻译

自从我住在这里,每次游玩你都陪伴。
怎能忍受千里之别,竟成永诀于黄泉之下。
已痛惜霜冷的松枝折断,又哀叹你的美德如玉树被埋没。
百姓空有期待,你的灵柩让我无法承受哀伤。
过去曾说要回乡,我急切地请求退休归乡。
如今在赤松山边,面对着烟雾缭绕的坟冢和青色的山崖。

注释

昔:从前。
居门下:居住在这里。
游观:游玩观赏。
许偕:允许我一同。
岂:怎么。
九泉乖:在九泉之下分离。
恨:痛惜。
霜松折:霜冷松枝折断。
行嗟:行将哀叹。
玉树埋:美德如玉树被埋没。
苍生:百姓。
丹旐:灵柩。
不胜怀:无法承受哀伤。
曩日:过去。
归里:返回家乡。
乞骸:请求退休。
今朝:今日。
赤松畔:赤松山边。
烟垄:烟雾缭绕的坟冢。
苍崖:青色山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之情。首句“自昔居门下,游观必许偕”回忆了过去与友人一同游历的时光,显示出他们深厚的友情。接着,“岂将千里别,遂作九泉乖”感叹友人突然离世,阴阳相隔,令人痛心。“已恨霜松折,行嗟玉树埋”以霜松和玉树比喻友人的高洁品性,如今却不幸早逝,如同松柏凋零,令人惋惜。

“苍生空有望,丹旐不胜怀”表达了人们对友人的期待和哀思,他的离去让世人感到失落,连那象征着丧事的丹旐(黑色旗帜)都承载不了人们的悲痛。“曩日言归里,飞章愿乞骸”回忆起友人生前曾希望回归故里,但未能如愿,更增悲凉。“今朝赤松畔,烟垄对苍崖”描绘出友人长眠之地的景象,烟雾缭绕的坟冢与苍茫山崖相对,画面凄清,寄托了诗人无尽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回忆和景物描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故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一)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

清名时自得,华冕世空多。

望气悲埋剑,临风叹逝波。

吴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

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

无由亲执绋,东首泪滂沱。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谢尉西归

曾为洛阳客,喜见洛阳人。

每忆旧游处,相逢借问频。

当时伊水上,醉弄岩花春。

而今绝兹乐,欲语已酸辛。

明朝君当去,又复与谁亲。

唯应有素月,相照寒溪滨。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蓬生麻中

麻畦无曲本,蓬质有樛茎。

所托脩仍直,安能纵复横。

择邻闻旧母,益友记诸生。

萧艾从兹远,蒿莱不可并。

何嗟蒋诩径,孰念卫人行。

傥匪缘其地,秋风广漠惊。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一日曲

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

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

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

十六失所适,姓名倾里闾。

十七善歌舞,使君邀宴娱。

自兹著乐府,不得同罗敷。

凉温忽荏苒,屡接朝大夫。

相欢不及情,何异逢路衢。

昨日一见郎,目色曾不渝。

结爱从此笃,暂隔犹恐疏。

如何遂从宦,去涉千里途。

郎跨青骢马,妾乘白雪驹。

送郎郎未速,别妾妾仍孤。

不如水中鳞,双双依绿蒲。

不如云间鹄,两两下平湖。

鱼鸟尚有托,妾今谁与俱。

去去约春华,终朝怨日赊。

一心思杏子,便拟见梅花。

梅花几时吐,频掐栏竿数。

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