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一)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

清名时自得,华冕世空多。

望气悲埋剑,临风叹逝波。

吴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

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

无由亲执绋,东首泪滂沱。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官职不高却有才,适合位列各类科目。
清白的名声自然获得,华丽的冠冕世间却稀少。
遥望天空哀叹剑士的命运,面对清风感叹岁月流逝。
吴地的田间只有蒿草,楚地的挽歌化为薤叶之曲。
葬礼上聚集了上千人,他们来自邻近各郡。
无法亲自拉起丧车,只能向东流泪如注。

注释

位:官职。
三事:朝廷高级官职。
才:才能。
清名:清白的名声。
华冕:华丽的冠冕。
世:世间。
望气:遥望天象。
悲埋剑:哀叹剑士的埋没。
逝波:流逝的时光。
吴阡:吴地田野。
蒿:蒿草。
楚挽:楚地挽歌。
薤:薤叶。
会葬:参加葬礼。
过:路过。
亲执绋:亲自拉丧车。
东首:面向东方。
泪滂沱:泪流满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谢宾客挽歌三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位不登三事”暗示了逝者生前并未身居高位,但其才情足以列入四科之列,显示出对其才华的认可。接着,“清名时自得”赞扬了逝者高尚的名声和品德,即使未在世俗中显赫,却依然赢得人们的敬仰。

“华冕世空多”进一步强调了世间荣华富贵的虚幻,与逝者淡泊名利的品格形成对比。诗人通过“望气悲埋剑”和“临风叹逝波”,描绘出对逝者英魂长埋、岁月流逝的悲凉景象。吴地的田间小路(吴阡)和楚地的挽歌(楚挽薤歌),都渲染出凄凉的送别氛围。

“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描绘了葬礼规模之大,足见逝者生前人缘之广,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深重。然而,诗人作为无法亲自参加葬礼的人,只能“东首泪滂沱”,表达内心的哀痛和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挽歌以简洁的语言,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沉思,具有浓厚的哀挽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谢尉西归

曾为洛阳客,喜见洛阳人。

每忆旧游处,相逢借问频。

当时伊水上,醉弄岩花春。

而今绝兹乐,欲语已酸辛。

明朝君当去,又复与谁亲。

唯应有素月,相照寒溪滨。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蓬生麻中

麻畦无曲本,蓬质有樛茎。

所托脩仍直,安能纵复横。

择邻闻旧母,益友记诸生。

萧艾从兹远,蒿莱不可并。

何嗟蒋诩径,孰念卫人行。

傥匪缘其地,秋风广漠惊。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一日曲

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

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

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

十六失所适,姓名倾里闾。

十七善歌舞,使君邀宴娱。

自兹著乐府,不得同罗敷。

凉温忽荏苒,屡接朝大夫。

相欢不及情,何异逢路衢。

昨日一见郎,目色曾不渝。

结爱从此笃,暂隔犹恐疏。

如何遂从宦,去涉千里途。

郎跨青骢马,妾乘白雪驹。

送郎郎未速,别妾妾仍孤。

不如水中鳞,双双依绿蒲。

不如云间鹄,两两下平湖。

鱼鸟尚有托,妾今谁与俱。

去去约春华,终朝怨日赊。

一心思杏子,便拟见梅花。

梅花几时吐,频掐栏竿数。

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

形式: 古风

乙酉六月二十一日予应辟许昌京师内外之亲则有刁氏昆弟蔡氏子予之二季友人则胥平叔宋中道裴如晦各携肴酒送我于王氏之园尽欢而去明日予作诗以寄焉

性僻交游寡,所从天下才。

今朝谁出祖,亲戚持樽罍。

晚节相知人,唯有胥宋裴。

所欠谢夫子,归穰尚未回。

岸傍逢名园,系舟共徘徊。

嘉莲如笑迎,照水呈丹腮。

南庭莆萄架,万乳累将磓。

群卉竞琐细,紫红相低偎。

寻常固邂逅,孰辨落与开。

酒阑各分散,白日将西颓。

城隅遂有隔,北道望吹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