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钝庵吊乐庵龙洲莲峰半山四古墓(其三)

泗园文脉接莲峰,姓氏曾收县志中。

只为书声消歇久,子孙谁免哭途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逝去先人的追思与感慨。首句“泗园文脉接莲峰”,以“泗园”与“莲峰”象征逝者的文化传承与高尚品德,如同山川之脉络,绵延不绝。接着,“姓氏曾收县志中”,点明逝者在历史记载中的地位,虽已不在人世,但其姓名仍被载入史册,留下不朽的印记。

“只为书声消歇久”,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使得往日的书声不再,暗示逝者生前的教诲与智慧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最后,“子孙谁免哭途穷”,表达了对后人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挫折的担忧,以及对逝者未能亲眼见证子孙成长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蕴含着对后世子孙的期望与关怀。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和钝庵吊乐庵龙洲莲峰半山四古墓(其四)

清江百里古名娄,总管佳城此地留。

龙虎气消君莫怨,新漕风景更多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寿山中人

羔羊春酒杂仙桃,两鬓秋霜一布袍。

白鹿青骡来会者,滑稽方朔最年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题王同知梅花

少年头角老成身,一寸心中万古春。

清白自然颜色好,江南歌咏有诗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古墓

野梅荒草水边坟,无处从人问子孙。

三尺断碑今又失,几多遗恨夕阳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