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

野梅荒草水边坟,无处从人问子孙。

三尺断碑今又失,几多遗恨夕阳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野梅荒草水边坟”这一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哀愁的古墓场景中。梅花虽野,却依然坚韧地绽放,与周围的荒草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水边的坟墓,更是增添了这份哀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逝去的生命故事。

“无处从人问子孙”,一句道出了墓主人身份的模糊,以及历史的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曾经鲜活的生命逐渐被世人淡忘,连后代都难以寻觅。这种孤独与遗忘,让人心生感慨,也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尺断碑今又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失落感。断碑本是记录过往的重要载体,如今却已消失无踪,如同逝去的记忆,无法找回。这不仅是对墓主人身份的遗忘,也是对历史记忆的消逝,引发人们对历史传承与记忆保存的思考。

“几多遗恨夕阳村”,以夕阳下的村庄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深邃的意境。夕阳不仅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寓意着生命的终结与历史的落幕。几多遗恨,既是对逝者未竟之事的惋惜,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庄显得格外宁静而哀愁,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些未能言说的故事和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墓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逝者身份、历史记忆、生命意义的探讨,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历史的深思。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墓地的诗,更是一首关于时间、遗忘、记忆与生命价值的哲思之作。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送老兵

剑光如火马如飞,破敌曾随大将车。

斗酒彘肩常不饱,胸中磊块尽兵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吕推官凤池春雨竹

凤凰池上凤凰翎,带雨离披舞舜庭。

分得一枝盱郡里,清风常满节推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班姬

阳阿祸水洒涂椒,从此刘家火渐消。

莫恃齐纨长在手,西风容易到芭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题徐氏隐居

南山杨柳北山桑,山下人家礼义乡。

携取旧书辞旧隐,愿从东壁借余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