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
风高斜汉动,叶下曲江寒。
帝里求名老,空门见性难。
吾师无一事,不似在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场景,诗人在慈恩寺的遂上人院中独自倚靠栏杆,欣赏着终南山的色彩。夜深人静,只有风声和汉江水波的轻响,以及叶间透露出的曲江之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诗人提到“帝里求名老”,可能是在表达对功名利禄无动于衷的心境。接着是“空门见性难”,这里的“空门”可能指的是寺院之中,寂静的空间,而“见性难”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禅宗见性的追求和困惑。
最后两句“吾师无一事,不似在长安”,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师傅的怀念,或许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心境。这里的“不似在长安”可能是指长安虽繁华,但无法留住心中的某种宁静或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超脱世俗的情怀。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仙禁何人蹑近踪,孔门先选得真龙。
别居云路抛三省,专掌天书在九重。
五色毫挥成涣汗,百寮班下独从容。
芳年贵盛谁为比,郁郁青青岳顶松。
从容心自切,饮水胜衔杯。
共在山中长,相随阙下来。
脩身空有道,取事各无媒。
不信升平代,终遗草泽才。
何人不归去,君去是闲人。
帝里求相识,山家即近邻。
交情吾道可,离思柳条新。
未饮青门酒,先如醉梦身。
楚田开雪后,草色与君看。
积水浮春气,深山滞雨寒。
毗陵孤月出,建业一钟残。
为把乡书去,因收别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