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骑桥

魏人野战如鹰扬,吴人水战如龙骧。

气吞魏王惟吴王,建旗敢到新城旁。

霸主身当万夫敌,麾下仓皇无羽翼。

途穷事变接短兵,生死之间不容息。

马奔津桥桥半撤,汹汹有声如地裂。

蛟怒横飞秋水空,鹗惊径度秋云缺。

奋迅金羁汗沾臆,济主艰难天借力。

艰难始是报主时,平日主君须爱惜。

形式: 古风

翻译

魏人的野战如同雄鹰展翅,吴人的水战犹如龙腾水面。
吴王的气势吞没了魏王,他的旗帜竟敢靠近新城边疆。
作为霸主,他独自面对万千敌人,部下慌乱无处求援。
在绝境中形势突变,短兵相接,生死存亡不容片刻停歇。
战马疾驰过桥梁,桥板半撤,声音震天如同大地裂开。
蛟龙般愤怒的敌人横扫水面,老鹰般的将领穿越秋云破晓。
驾驭战马的金饰上汗水淋漓,借助天意之力助主公渡过难关。
艰难时刻正是报效主公之时,平时主公也应珍爱和保护我们。

注释

鹰扬:形容勇猛、飞扬。
龙骧:比喻水战中的威武。
魏王:指魏国的君主。
新城旁:可能指战略要地。
万夫敌:形容强大的敌人。
羽翼:比喻部下的支持或援助。
短兵:近距离战斗,短武器。
济主:帮助主公度过难关。
爱惜:珍惜和爱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场景,通过对比魏、吴两军的战斗方式,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英雄的英勇。诗中“霸主身当万夫敌”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将领面对强大敌人时的孤胆与英勇,而“麾下仓皇无羽翼”则暗示了战事的危急和紧迫。

“途穷事变接短兵,生死之间不容息”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中瞬息万变、生死悬念的紧张气氛。诗人通过对战场上的马奔桥撤、水流汹涌等细节的刻画,增强了现场感和动态感。

“奋迅金羁汗沾臆”一句,形象地展示了战士们在紧急关头奋力作战的情景。而最后两句“艰难始是报主时,平日主君须爱惜”,则传达了一种对君主的忠诚与提醒,强调了在和平时期应当体恤将士,以备不时之需。

整首诗语言激昂、意象丰富,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以及对君主责任的思考。

收录诗词(1)

李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韵杂咏七首(其七)

瞽者不视色,聋者不听声。

观其动作间,视听由心生。

一心苟有蔽,耳目绝聪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三韵杂咏七首(其六)

一气有清浊,二仪成覆载。

鱼鸟各飞潜,草木异荣败。

不齐乃至齐,造化所以大。

形式: 古风

三韵杂咏七首(其五)

足安咫尺地,临险生忧危。

世故日纷扰,逐物心难持。

心定境亦定,祸福安能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三韵杂咏七首(其四)

鹭白固匪珍,鸦黑亦非贵。

使其色相反,人皆竞称瑞。

世情惟尚奇,在理则为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