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板桥访胡星卿

板桥东去入孤村,夹岸春云带小轩。

疏竹叶边斜有路,碧桃花下正开门。

心閒久薄公卿贵,身隐仍愁姓字尊。

鸡黍款留长日语,野田相送出黄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何绛探访友人胡星卿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

首联“板桥东去入孤村,夹岸春云带小轩”,开篇即以板桥、孤村、春云、小轩等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显寂寥的乡村景象。板桥作为进入村庄的通道,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而“孤村”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人烟稀少,与“春云”、“小轩”的轻盈与雅致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颔联“疏竹叶边斜有路,碧桃花下正开门”,进一步描绘了路径与门户的细节。竹叶与碧桃,不仅丰富了色彩,也象征着生机与美好。竹子的疏朗与桃花的鲜艳,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斜有路”与“正开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既表现了道路的蜿蜒曲折,又暗示了主人的热情与期待。

颈联“心閒久薄公卿贵,身隐仍愁姓字尊”,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与内心的追求。通过“心閒”与“身隐”,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薄公卿贵”与“愁姓字尊”则反映了对官场权贵的不屑与对自身身份地位的谦逊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尾联“鸡黍款留长日语,野田相送出黄昏”,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收束全诗,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与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鸡黍款留”这一传统礼节,以及“长日语”与“野田相送”的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宾主之间的温馨交流与依依惜别之情。黄昏时分的送别,更添了几分离别的伤感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淡泊名利的向往,以及与友人之间真挚情谊的美好。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都门访程周量

绿槐门外解征鞍,暂听乡音似梦残。

别后新诗皆老大,镫前细语几悲欢。

人于异地情偏洽,酒到深更力易寒。

少小读书怀北阙,此身今已在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都门病中除夕有感

疏钟急雪暗相和,漏尽其如不寐何。

老至渐知贫境乐,病来方惜壮年过。

空斋入夜镫光减,寒梦还家岁晏多。

寂寞床头唯药草,半冬憔悴帝城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寿解虎上人

白发如霜心似冰,终年行行把青藤。

身将血汗兴重殿,字卖金钱饷众僧。

五夜月圆添夏腊,三堂经罢掩秋灯。

轻帆我亦时相访,坐到无言言不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小金山留别不退和尚

不到名山曾未几,新栽松柏已成围。

石门峰好窗中见,竹径云闲寺里飞。

衰草岸边孤鹤立,夕阳舟上数僧归。

连宵好月劳相示,还约春来及蕨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