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致远以百韵古诗见示推许过当病中姑借放翁韵奉酬

我诗何敢希杨公,况复进之陆放翁。

烦君妙语相纵臾,控地岂得追培风。

两翁齐名家异县,叹惜馀年能几见。

斯人不上甘泉班,我辈先之腼颜面。

君到灵山亲得语,切莫提撕落言句。

恨君相见一年迟,不同蓟北燕南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写给致远的一封回信,通过与杨公和陆放翁的比较,表达了对致远诗歌的赞赏之情。许及之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诗歌不敢与杨公相比,更不敢与陆游相提并论。他希望致远能够用精妙的语言给予指导,认为即使在大地之上,也无法追赶飞翔的风。

许及之提到杨公和陆游都是大家,但分别来自不同的县份,感叹他们相遇的机会难得。他感慨自己无法达到甘泉的级别,而致远的才华则让许及之感到羞愧。许及之希望致远在灵山亲自听到他的教诲时,不要轻易说出任何批评的话。

最后,许及之遗憾地表示如果能早一年见到致远,就能一同游览蓟北和燕南路,享受诗歌交流的乐趣。整首诗充满了对致远诗歌才华的钦佩和对友谊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谦逊的品质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胡伯晖有诗训豚犬辈次韵以广其意

金风著幕惊新秋,银河摇落光飞浮。

天籁既息虫声啾,书生白发不解愁。

挑灯夜诵疾于流,人生在勤业箕裘。

少不努力进厥修,老将噬脐孰怨尤。

悠悠天壤卑微休,安得独叹命不犹。

昔人忘食兼忘忧,何适非学息与游。

道不敢径川不游,朝吟暮讽夜校雠。

至理渐渍如膏油,好处心会非力求。

不特祇为科第谋,正使积书如邺侯。

手尚不触读岂周,张口云雾正自羞。

学与不学人焉廋,汝曹曾念及此不。

贤师学到无全牛,乃翁为汝相延留。

一官为援乏蚍蝣,欲糊汝口违松楸。

敢辞折腰向督邮,赋归无地堪耕收。

勉旃汲古到索丘,困来时复揩双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德友韵

忆昨得君和陶诗,床头细读人谓痴。

二南固自立墙面,十驾亦欲鞭驽疲。

退惭作吏了无补,正使得句安能奇。

有时拈笔弄纸墨,大似临敌收枪旗。

投老且愿共诗社,斗健聊欲为儿嬉。

恨子寓舍苦迢递,有僧借屋无奔驰。

乞米不须烦送似,无储自足常宴如。

转庵与为方外旧,仆也何翅管中窥。

岂有脩竹真可款,曷不宿雾及早披。

来诗赓酬特未已,追逐登临随所之。

形式: 古风

得赵昌甫诗集转呈转庵却以谢梦得诗见示有诗次韵

我馋嗜诗欣染指,但见其长有谁毁。

早年游方识赵谢,如鲁逢掖宋章甫。

谢诗澜翻豪且古,赵句清癯澹而苦。

学力到后成一家,渠自不知为孰使。

天各一方费渴思,想见冰增寒似水。

居然老手斫方圆,出户中规还中矩。

转庵活法已参遍,何止得心仍得髓。

我如无宝穷波斯,望著是珍先自喜。

忽得赵璧急呈似,示以谢草如寄取。

自怜老去无长进,努力吟哦训儿子。

形式: 古风

再次转庵韵

能诗何殊臂使指,得句不愁人背毁。

诗何缘瘦道自肥,谁嘲饭颗山前甫。

誓不惊人死不休,言是良工心独苦。

骊黄牝牡元不问,智诈勇贪俱可使。

合时端如锥画沙,悟处快于瓴建水。

赵诗平澹谢奇古,所以吾侪誇絜矩。

转庵更是可怜人,诗眼既高窥字髓。

我生何能补一字,君美非溢私两喜。

更须传抄及同社,定不惊嗟斯是取。

骚坛摩垒真几人,安能碌碌数馀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