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泰山到海五百里,日观东看直一指。

万峰海上碧沈沈,象伏龙蹲呼不起。

夜半云海浮岩空,雪山灭没空云中。

参旗正拂天门西,云汉却跨沧海东。

海隅云光一线动,山如舞袖招长风。

使君长髯真虬龙,我亦鹤骨撑青穹。

天风飘飘拂东向,拄杖探出扶桑红。

地㡳金轮几及丈,海右天鸡才一唱。

不知万顷冯夷宫,并作红光上天上。

使君昔者大峨眉,坚冰磴滑乘如脂。

攀空极险才到顶,夜看日出尝如斯。

其下濛濛万青岭,中道江水而东之。

弧臣羁迹自叹息,中原有路归无时。

此生忽忽俄在此,故人偕君良共喜。

天以昌君画与诗,又使分符泰山址。

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大地川原纷四下,中天日月环双循。

山海微茫一卷石,云烟变灭千朝昏。

驭气终超万物表,东岱西峨何复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姚鼐与友人在岁除日登泰山日观峰观赏日出的壮观景象。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泰山的高峻与日出的壮丽融为一体,展现出天地之间的宏大气象。"泰山到海五百里,日观东看直一指",形象地写出日出时太阳的光芒直射远方。"象伏龙蹲呼不起",运用比喻描绘山峰静穆而威严。

夜晚的云海、雪山和星辰在诗中交替出现,增添了神秘感。"参旗正拂天门西,云汉却跨沧海东",描绘了星斗与海面的广阔画面。诗人与友人登山的豪情也被融入其中,"使君长髯真虬龙,我亦鹤骨撑青穹",自比为仙人,表达出超脱尘世的志向。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感叹人生短暂,但能与好友共登泰山,欣赏如此美景,倍感欣喜。他以"大地川原纷四下,中天日月环双循"总结自然的壮丽,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超越世俗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姚鼐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豪迈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同王禹卿冯拙斋游八公洞循招隐寺归

润州山雄如战马,骈饮江中尻未下。

长波漂尽百兴亡,古泪登高谁不洒。

不知更有南山南,叠嶂云关塞平野。

初穿幽谷琅玕八,却听细窦珠玑泻。

阴阴鸟语万朱樱,寂寂僧居十兰若。

两君梵行正清修,伴我萧閒如结夏。

未须不二问维摩,风磬一声言自寡。

空阶久坐袂生寒,小嶂试登筇可舍。

更斟虎跑甘如乳,重过竹林青没踝。

岂徒公辈爱家山,我亦淹留为白社。

江风吹面迓归途,还八喧声攒万瓦。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杂诗五首(其一)

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幽阴上蔽日,野鸟中巢之。

朝飞呼其友,莫㝛呼其儿。

岂不乐平生,久托终不移。

微霜变青绿,凉风又先吹。

馀叶犹满林,飒飒声何悲。

四海谅云广,欲逝愿裴褢。

独食虽得饱,不如群食饥。

一夕不相亲,百年安得知。

但冀藏弱羽,奚必栖高枝。

形式: 古风

杂诗五首(其二)

挟瑟昔侍君,中宵错明烛。

芳尊前既陈,众女皆列幄。

不谓微且鄙,过蒙君顾辱。

为君起新声,竭才自结束。

盼睐人心移,曾无待终曲。

堂上有万里,薄帷能蔽目。

亲者巧有馀,疏者拙不足。

欲逝不敢远,沈吟就别屋。

秋风拂阶墀,皎月如寒玉。

恐欲传清光,为人照幽独。

形式: 古风

杂诗五首(其三)

阳泽将被物,秭鹈乃先嗥。

天运苟不通,密云在西郊。

哲人亦何为,托与万物遨。

语默非有心,进退一所遭。

嗟彼盛名哗,虽值禹与尧。

不容蓬艾閒,乃有脍胥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