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鸿仪寺

秋色远如许,寒花奈若何。

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

废圃犹残菊,枯池但折荷。

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秋天的景色如此遥远,寒冷的花朵又能如何呢。
行走在旅途上,感叹岁月无情,只能记住沿途的风景。
荒废的园子里还残留着菊花,枯败的池塘边只有凋零的荷花。
我的一生与万物的变化相应,老天爷的安排难道会有误吗?

注释

秋色:秋天的景色。
远:遥远。
奈若何:又能怎么办。
客行:旅人行走。
伤老大:感叹岁月流逝。
野次:野外路边。
废圃:荒废的园子。
犹:仍然。
残菊:残留的菊花。
枯池:枯败的池塘。
折荷:折断荷花。
吾生:我的一生。
物态:万物的状态。
天意:老天爷的安排。
蹉跎:耽误,错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诗人在行走中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开篇“秋色远如许,寒花奈若何”两句,通过对秋天远处颜色的描写和对冷风中的花朵无奈情状的提问,表现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自然景物凋零的感慨。

接着,“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于年华流逝和生命易逝的哀伤。这里的“客行”指的是游子怀念家乡,而“伤老大”则是对人生易老、光阴荏苒的感慨。“野次记经过”则是在荒野之中,留下了旅途中的足迹和心迹。

第三段“废圃犹残菊,枯池但折荷”展示了一种衰败与凋零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废弃菜园中尚存的菊花和干涸池塘里偶尔可见的折断荷叶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生命力和自然界顽强生长的赞美。

最后,“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两句,诗人对比自己的命运与自然万象,感叹天道无常,人的生命如同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是受到大自然规律支配的。这里“岂蹉跎”意味着难以捉摸和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意不可预测和人类渺小的认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萧瑟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流逝、自然凋零以及宇宙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夏室

夏室不禦暑,竹阴新未交。

幽花时结子,晚燕续开巢。

午梦还高枕,晨炊出近庖。

此生吾自了,客至莫相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寄王立之

腊雨城南宅,冲寒忆屡陪。

拊怜庭下石,问讯竹间梅。

诸子应门立,群公跋马回。

不知多病后,谁与倒樽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江子之

平生江季子,疏懒近忘吾。

不啻三年别,如何一字无。

烧丹岣嵝令,酿酒步兵厨。

二者将安择,功名莫浪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寄江子我

契阔三秋日,情亲四海兄。

只应常折柳,何必更班荆。

老把诗为活,遥将月伴行。

功名君莫懒,吾病负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