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沛上人松月传心小照读卷中方望溪先生文对雨成十四韵

上人人天师,翻经了三藏。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

颇闻高僧传,结构烦哲匠。

先生既归老,余亦就闲旷。

师意独勤勤,杖策时相访。

朝来出锦囊,小现菩提相。

松风一何清,水月光宕漾。

妙明不染心,幻影证无上。

方耽禅味深,忽骇文澜壮。

恍若韩昌黎,破格赠文畅。

感旧增欷歔,抚卷独惆怅。

夜雨声涔涔,添我秋池涨。

泼墨洒云烟,为师作供养。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浩的诗,以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沛上人松月传心小照的欣赏与感悟,以及对方望溪先生文才的赞叹。诗人首先赞扬了上人深入佛理,能洗涤世俗愚昧,接着提到方先生的才华,如高僧般富有哲思。诗人感叹自己与上人都已年事渐高,但仍能保持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学问的热爱。

画面中的松风与水月,被描绘得清新宁静,象征着上人的禅心与智慧。诗人赞美上人的心灵如明镜不染,达到了无上的境界。同时,他惊叹于方先生在禅修之余,文采斐然,犹如韩愈赠予文畅般的突破常规。诗人读卷后,感慨万千,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惆怅。

最后,诗人借夜雨声和秋池的涨水,寓言自己的心境,以泼墨洒云烟的方式,表达对上人的敬仰和对佛法艺术的供养。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两位大师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3)

陈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齐次风侍读四月九日独游陶然亭即目韵

下直端居兴有余,独携藤杖当巾车。

小亭地回穿芳径,古寺僧间写梵书。

揽胜偶来人迹外,观空已到佛生初。

谁能会得陶然意,云影天光总自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同年汪谨堂尚书临黄庭内景经卷后

墨花四照云生壁,玉版笺凝冰雪色。

一粒丹砂九转成,抽毫直接神仙迹。

宣和题字何足疑,世有识者当心知。

且喜神物在人世,得公妙笔能传之。

想公下笔时,不知笔在手。

临池恍惚灵境开,中有洞天名小有。

紫微南岳坐琼台,列侍蓉冠鸣佩玖。

金环约臂两青童,采采琪花斟玉酒。

忽然墨雨飞空来,元气荡胸风入肘。

方圆自我结构遗,不系若惊神独守。

此书后出千余年,遂与《黄素》争后先。

前辈见之应避席,世间石本空雕镌。

我生愿作主书史,鍊骨未成将老矣。

可得从公乞数行,往问山中许道士。

形式: 古风

题玉井莲图送马力畚之任阌乡

维扬马君志尚古,遥指扶风旧乡土。

耸身欲上太华峰,十丈花前筑书圃。

金精生水出玉泉,香穿九地达九天。

天鸡一鸣海波涌,初日正照花光鲜。

仙人倚杖顾之笑,君家去此四百年,此来倘欲寻真源。

傥然即之杳然去,惟见风叶翻田田。

君才今世岂易有,初授一官怜白首。

九州星野划雍豫,百里关河接襟肘。

侧身西望青芙蓉,略如鱼戏莲叶东。

为君把酒话往事,春风送别毋匆匆。

城南杜,赵郡苏,一贤两地称名殊。

后之视今犹视昔,有人更画《苏城图》。

我作是歌非数典,莲花妙法无尽转。

形式: 古风

寄李玉洲同年

一盏遥飞驾谪仙,赐环兼许住林泉。

梧冈凤老仍巢阁,笠泽花深好放船。

落月屋梁频夜夜,临风书札又年年。

吴淞远隔三千里,携手何时共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