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试院

东门骢马止行行,被诏秋闱阅俊英。

三岛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

人閒聊假诗书乐,地远还闻市井声。

一夜凉风起阊阖,月中应有桂枝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东门外的骏马停下脚步,皇帝下诏选拔秋季考试的杰出人才。
考场设在遥远的北极之上,万盏灯火照亮了京城西城的道路。
人们在闲暇时借读书作乐,即使地处偏远也能听到市井的喧嚣。
一夜凉风吹过宫门,月亮中似乎有桂树生长。

注释

东门:京城的东门。
骢马: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止行行:停下脚步。
被诏:接到诏令。
秋闱:秋季科举考试。
阅俊英:选拔优秀人才。
三岛:指天上的星宿或仙境。
北极:象征京城的北部。
万灯:形容灯火众多。
国西城:京城西部。
聊假:姑且、暂且。
市井声:市集的喧闹声。
一夜凉风:突然而来的寒风。
阊阖:古代宫门的名称,这里代指皇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初次进入科举考试的场景,展现了考生们的紧张与期待,以及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

“东门骢马止行行”一句,以动态的画面描绘士子们匆忙赶赴考试地点的情景,其中“东门”可能指代考场所在之地,“骢马”则形容急促的步伐,显示出一种迫不及待、充满期待的心情。

“被诏秋闱阅俊英”表明这些士子们即将接受国家的选拔和考验,而“秋闱”暗示考试的严肃与紧张气氛,“俊英”则指那些有才华的人物,展现出一种对人才的渴望。

“三岛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两句通过壮丽的地理景观,来衬托考试的重要性和国家的辽阔。其中,“三岛”可能指代海中岛屿,而“北极”则象征着最高点或最远处,“万灯明路”描绘出夜晚考场门前的繁华景象,显示出一种热闹与期待。

“人閒聊假诗书乐,地远还闻市井声”两句则转而描写士子们在等待考试的空隙中,通过交流诗文以消磨时间,同时也能感受到远处市井的声音,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

“一夜凉风起阊阖,月中应有桂枝生”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其中“一夜凉风起阊阖”形容秋天的夜晚,气候转凉,风起云涌,“月中应有桂枝生”则是对明月下桂花可能开放的美好想象,这里桂枝不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高洁和清芬。

整首诗通过对考试场景的描绘,以及士子们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科举文化中对知识与学问的重视,以及个人对于成功和认可的渴望。

收录诗词(43)

邓忠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邯郸道中夜行阻风

欲泻悬河雨,先号拔木风。

问津尨吠处,觅路霓光中。

徒御忧群盗,儿童笑拙翁。

当知步兵哭,初不为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和胡宿韵寄蒋之奇(其一)

梦罢静思岩野回,何心商鼎作羹梅。

东门祖帐新光宠,北斗枢星旧冠魁。

无故弟兄真可乐,相忘父子总多才。

扁舟若向东吴去,几杖何由日夕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胡宿韵寄蒋之奇(其二)

独步文章妙一台,都门便欲挂冠回。

已怜天上三台路,未尽人间八斗才。

坐幄每闻千里胜,占云初见四夷来。

我公莫作遄归想,衣笥行看衮绣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蔡肇慎思说家山之胜用其语得诗

野桥随岸架,茅屋依林脩。

木落吟霜狖,云晴舞雪鸥。

山屏当户列,瀑布入溪流。

只合樵歌唱,何因得蔡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