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题六章.第四章叹世人不厌苦任自缠婴(其四)

肯入七宝车,宁归地狱所。

刀山已伤形,剑树方应处。

日日痛难当,年年无暂弭。

流泄三涂中,憔悴玉容毁。

不听馀今训,尔时仙步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世间众生追求享乐、忽视苦难的批判与反思。诗人通过“七宝车”、“地狱所”、“刀山”、“剑树”等意象,构建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场景,展现了人生中的两种极端状态——极乐与痛苦。

“肯入七宝车,宁归地狱所。” 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幸福与苦难时的不同选择。七宝车象征着人间的繁华与享乐,而地狱所则代表了无尽的痛苦与折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世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与道德修养的忧虑。

接着,“刀山已伤形,剑树方应处。”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痛苦的描绘。刀山意味着身体上的痛苦,剑树则暗示心灵的煎熬。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化的描述,强调了苦难的普遍性和深刻性,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人们都可能遭受难以承受的痛苦。

“日日痛难当,年年无暂弭。”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痛苦持续不断的感慨。无论是每日还是每年,痛苦似乎都难以得到缓解,这反映了人生的不易和苦难的普遍性。

“流泄三涂中,憔悴玉容毁。” “三涂”指的是佛教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三种苦难之地。在这句话中,诗人将痛苦的范围扩大到更广阔的层面,不仅限于个人,也包括了整个社会和宇宙。玉容毁,象征着美好与纯净的消逝,反映出世间的苦难对个体乃至整体的侵蚀。

最后,“不听馀今训,尔时仙步阻。” 这两句表达了对世人不听劝告、固执己见的批评。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倾听智慧的教诲,避免陷入痛苦的深渊,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却选择了自我束缚,阻碍了向更高境界迈进的步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世人追求享乐、忽视精神修养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16)

傅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率题六章.第五章劝请仁贤背苦就乐(其五)

愿子从为善,名价身为呈。

诸天散花下,飞梵来相迎。

同升珍宝殿,处处皆光明。

共居常乐境,齐悦证无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率题六章.第六章劝同趣至真解因缘缚(其六)

唯愿趣真道,研虑荡众缘。

累尽超妙国,逍遥无畏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有沙门问大士那不出家答曰不敢住家不敢出家尔时又为东乡侯率题二章略说理要云(其一)

脱中如不如,缚中莫如相。

乃会三菩提,如如等无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漾]韵

有沙门问大士那不出家答曰不敢住家不敢出家尔时又为东乡侯率题二章略说理要云(其二)

法相并无双,恒乖未曾各。

沈浮随不随,摇漾泊无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