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石秀叔慈云避席自解

幽居便合洗城氛,清隐如何及妓裙。

横浦名为交佛日,眉山老自爱朝云。

逃筵觥罚宁甘受,隔壁钗声想暗闻。

色即是空曾记否,饶君百喙亦难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在僻静的住所就应该远离尘世的纷扰,怎比得上妓女的生活繁华。
横浦这个名字源于与佛日相交,而眉山老人却独爱早晨的云彩。
宁愿逃避酒宴上的罚酒,也不愿听到隔壁女子的钗声,那声音仿佛就在耳边。
你是否还记得色即是空的道理?纵使有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注释

幽居:僻静的住所。
洗城氛:远离尘世的纷扰。
清隐:清静隐居。
妓裙:妓女的生活。
横浦:地名,可能有佛教意义。
交佛日:与佛日相交。
眉山:地名,可能代指某人。
朝云:早晨的云彩,常用来比喻美女。
逃筵:逃避酒宴。
觥罚:罚酒。
隔壁:邻近。
钗声:女子的钗饰声。
色即是空:佛教教义,认为世间的一切物质都是虚幻的。
饶君:纵使你。
百喙:众多的理由。
难文:难以辩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石秀叔慈云避席自解》,通过对石秀叔选择幽居以远离尘世喧嚣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首句“幽居便合洗城氛”直接赞美了这种隐逸生活能够洗涤城市的纷扰,第二句“清隐如何及妓裙”则通过对比,暗示了石秀叔的选择远胜过追求浮华的生活方式。

接着,“横浦名为交佛日,眉山老自爱朝云”两句,运用典故,将石秀叔比作横浦(地名)的佛日,以及眉山(地名)的老者,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享受着内心的宁静。“逃筵觥罚宁甘受”一句,写石秀叔宁愿避开宴饮中的罚酒,也坚守自我,不愿随波逐流。

最后,“隔壁钗声想暗闻”描绘出一种微妙的场景,即使身处静处,也能感受到外界的些许世俗气息,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动摇,反而用“色即是空曾记否”来提醒自己,要保持超脱的心境,即使面对再多的诱惑也无法动摇其信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扬了石秀叔的清高品格,又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似前人

山居随意旋添成,截断人閒利欲腥。

兰茁不妨虚白屋,松苗如见旧毡青。

书痴面目唾亦笑,酒圣风流心自醒。

閒里光阴天下乐,谁知此处是思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孙与之见寄

江山百里馀,相得肯相疏。

寄雁苦无便,遗鱼俄有书。

心能谦以下,义得兑之初。

耐久难忘处,我将铭陋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孙古岩冬景

腊天风景最无常,儿造颠狂亦有方。

将放雪飞连夜雨,欲留晴住一朝霜。

城头柳色吟边动,山曲梅花梦里香。

身在黄尘三尺外,静中无日不春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延庆僧惟巧山见赠

巧山元不巧,此处不容传。

意到头撞壁,吟香口有莲。

江山皆逆旅,风月独知贤。

世事如何说,相看一笑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