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崔宾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见寄

今岁日馀二十六,来岁年登六十二。

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

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曲昏昏睡。

早晚相从归醉乡,醉乡去此无多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今年剩下二十六天,明年我就六十二岁了。
眼前的生活尚且忧虑不来,何必再计算世间的种种事务呢。
居士静静地坐着,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先生则昏昏沉沉地睡在曲肱之中。
不知何时我们能相伴一起归向醉乡,醉乡离这里并不遥远。

注释

今岁:今年。
日馀:剩下。
来岁:明年。
年登:到达, 指到某个年龄。
尚不能:还不能。
眼下身:眼前的生活。
因何:为何, 为什么。
居士:指隐居或修道的人。
忘筌:忘记捕鱼的工具,比喻达到忘我之境。
默默坐:静静地坐着。
先生:这里可能指友人或尊者。
枕曲:枕着弯曲的身体,形容睡姿。
昏昏睡:沉沉地睡。
早晚:迟早。
相从:相伴。
归醉乡:归向醉酒的状态,指逃避现实。
无多地:不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所作,题目为《荅崔宾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见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

诗人首先提到时间的流转,“今岁日馀二十六,来岁年登六十二”,通过数字的具体指示,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在不断地推移,每一年都在静悄悄地增加年龄。这种对时光的刻划给人以强烈的生命短暂感。

紧接着,“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无法为来日担忧,但对于身后之事也无需过分计较。这里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曲昏昏睡”,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居士”和“先生”都是对诗人自己的谦称,这里表明诗人自己选择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专心内省的生活方式。他们或坐或卧,享受着生命中简单而平和的时光。

最后,“早晚相从归醉乡,醉乡去此无多地”,诗人提到了与朋友一起饮酒、寻欢作乐,最终回到“醉乡”——一个比喻的避风港。这里的“醉乡”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栖息之所,是诗人对于现世无常的一种逃避和寄托。同时,“无多地”也暗示了这种生活方式并非长久,给人以深刻的生命有限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生活态度以及对死亡的淡然接受,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和世界的一种超脱与豁达。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荅梦得秋庭独坐见赠

林梢隐映夕阳残,庭际萧疏夜气寒。

霜草欲枯虫思急,风枝未定鸟栖难。

容衰见镜同惆怅,身健逢杯且喜欢。

应是天教相煖热,一时垂老与闲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

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

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

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

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虾蟆

嘉鱼荐宗朝,灵龟贡邦家。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

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

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天又与其声,得以相諠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

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形式: 古风

览镜喜老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傥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