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

嘉鱼荐宗朝,灵龟贡邦家。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

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

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天又与其声,得以相諠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

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形式: 古风

翻译

美味的嘉鱼被献给朝廷,神奇的灵龟作为国家的贡品。
应龙这种神龙能带来雨水,滋润我们各种谷物的嫩芽。
在水中众多生物中,虾蟆被视为无用之物。
虾蟆身体丑陋且肉味腥臭,它在泥沙中出没。
六月和七月之间,适时的大雨倾盆而下。
虾蟆实现了它的愿望,快乐无比。
大地使它繁衍生息,家族日益壮大。
上天赋予它声音,可以尽情喧闹。
不只是在清澈的池塘上,它污染了君王的清泉。
更在瑶瑟琴前,扰乱了君王的鹿鸣之歌。
常常担心它飞上天去,跟随嫦娥跳跃。
时常侵蚀明亮的月亮,让人无可奈何。

注释

嘉鱼:一种珍贵的鱼,常用来祭祀或进贡。
宗朝:指朝廷,皇家。
灵龟: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应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龙,有降雨的能力。
蠢蠢:形容无知或愚笨的样子。
虾蟆:青蛙的俗称。
形秽:形容外形丑陋。
六月七月交:指夏季的雨季。
滂沱:形容大雨。
得其志:实现自己的意愿。
蕃:繁殖,增多。
族类多:家族或种类繁多。
天又与其声:上天给了它叫声。
諠哗:喧闹。
玉池:比喻清澈的水面。
瑶瑟:古代的一种精美玉制的瑟,象征高雅的音乐。
鹿鸣歌:《诗经》中的篇章,象征宴饮时的乐歌。
姮娥:即嫦娥,月亮女神。
蚀明月:指月食现象。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虾蟆》。从内容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虾蟆(即青蛙的一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小生物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感慨。

诗中“嘉鱼荐宗朝,灵龟贡邦家”两句,开篇便以高贵的鱼类和龟类作为对比,突显出虾蟆等低微生物虽然形秽,但在自然界中同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则直接指出了虾蟆在水族之中的地位。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虾蟆的叫声比作能够引来雨水的神龙,暗示了虾蟆与自然界气候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它们对于农业生产的间接贡献。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描述的是夏季雨水充沛的景象,而“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则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虾蟆能够得到它们所需,感到无比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句“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諠哗。”进一步描绘了虾蟆在大自然中的繁衍和它们声音的交响,强调了它们作为生物链中一环的重要性。

最后几句“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通过对比虾蟆与高贵环境(如玉池)的不协调,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声响干扰,诗人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这些小生命的同情,也有对自然秩序可能被打乱的担忧。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虾蟆生性好动、可能跳跃过高而接近月亮的形象描绘,以及对这种自然之物可能带来的困扰和不解的表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虾蟆这一小生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每一生灵都有其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多样性与人类生活可能产生冲突的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览镜喜老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傥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形式: 古风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

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

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

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

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

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

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

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

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

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

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

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形式: 古风

送毛仙翁

仙翁已得道,混迹寻岩泉。

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绀发丝并致,龆容花共妍。

方瞳点玄漆,高步凌非烟。

几见桑海变,莫知龟鹤年。

所憩九清外,所游五岳巅。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

每嗟人世人,役役如狂颠。

孰能脱羁鞅,尽遭名利牵。

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

惟余负忧谴,憔悴湓江壖。

衰鬓忽霜白,愁肠如火煎。

羁旅坐多感,裴回私自怜。

晴眺五老峰,玉洞多神仙。

何当悯湮厄,授道安虚孱。

我师惠然来,论道穷重玄。

浩荡八溟阔,志泰心超然。

形骸既无束,得丧亦都捐。

岂识椿菌异,那知鹏鴳悬。

丹华既相付,促景定当延。

玄功曷可报,感极惟勤拳。

霓旌不肯驻,又归武夷川。

语罢倏然别,孤鹤升遥天。

赋诗叙明德,永续步虚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王处士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不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酤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