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副招同吴非熊集大云寺,分得怀字

黝壑莽回互,绀宇藏其厓。

金风度檐铃,堕叶满庭阶。

夙负云林想,兹忻朋好偕。

纡回历郊坰,登践穷幽崖。

香厨戒衲子,促席唤歌娃。

徐倾北海罍,复啖太常斋。

竹戛棋声碎,风回舞袖徘。

入云磬袅枭,出谷鸟喈喈。

草色偏萦袂,苔文欲印鞋。

剥藓看残碣,窥林拾堕钗。

延赏偕欢悰,沈吟叶所怀。

山霭晚逾翠,秋容望转佳。

林翳光忽暝,露泫径深霾。

归路忘其疲,暮雨糁长街。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大云寺的一次聚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之美和自然景色的变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如“绀宇藏其厓”、“金风度檐铃”、“香厨戒衲子”、“竹戛棋声碎”等,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也描绘了聚会时的温馨与乐趣。

首句“黝壑莽回互,绀宇藏其厓”,以“黝壑”形容深邃的山谷,以“绀宇”象征寺庙的庄严,两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金风度檐铃,堕叶满庭阶”,通过秋风轻拂檐铃和落叶铺满台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更替和环境的清幽。

“夙负云林想,兹忻朋好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与朋友相聚的喜悦。接下来的“纡回历郊坰,登践穷幽崖”,描绘了他们穿越郊野,攀登至寺庙深处的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聚会时,“香厨戒衲子,促席唤歌娃”,展现了寺庙内僧侣与女童的和谐共处,以及聚会的温馨气氛。“徐倾北海罍,复啖太常斋”,通过饮酒和品尝斋饭的细节,体现了聚会的欢乐与满足。

“竹戛棋声碎,风回舞袖徘”,以竹声与舞袖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聚会中的轻松与自由。随后,“入云磬袅枭,出谷鸟喈喈”,通过钟声与鸟鸣的对比,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草色偏萦袂,苔文欲印鞋”,通过草色与苔藓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之美。最后,“延赏偕欢悰,沈吟叶所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以及内心的沉思与感慨。

“山霭晚逾翠,秋容望转佳”,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色更加翠绿,秋景更加宜人的景象。而“林翳光忽暝,露泫径深霾”,则通过光线的变化和露水的湿润,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大云寺聚会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粟泉

诸天空际浮,海水周其外。

颢气吹鸿濛,天水相映带。

荷叶漾珠光,泓碧在深霭。

渟潴不见流,众酌任所丐。

海味搅盐汁,一点如甘霈。

空洞何吐茹,香粟喷金濑。

仙葩不依凡,著土仅芽蒂。

冥心观物始,兹理曷茫昧。

天风吹海涛,众灵莽奔会。

冷然毛骨清,三酌营魂怖。

形式: 古风

白龙泉

毒龙所止处,水必浑以腥。

兹泉名白龙,水味何清泠。

澄澄鉴毛发,龙曷遁其形。

阴风时怒号,微吟或可听。

川脉发神光,尤物藉其灵。

白龙化为人,鱼服昔焉经。

何必家于水,后人赘以亭。

我来酌斯泉,醉荷不肯醒。

龙乎亦来不,视之如蝘蜓。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东坡井

颜城数眼井,井井号东坡。

坡仙若不来,其如此水何。

点尝任去取,水味亦靡它。

舌本失其据,耳与口传讹。

白龙与金粟,兼此无乃多。

图经争不定,碑碣空嵯峨。

品藻生风云,弃置则岩阿。

世人梦不醒,徒为双井魔。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天宁寺

驰道夹椰阴,暝风吹冽冽。

笋舆踏山影,岚重炬难彻。

初日发海光,白处天疑缺。

俄而诸天霁,群象灿可阅。

明明蛟蜃宫,窣堵鳌背孑。

何物镇山门,如来石所锲。

其石滑如脂,其音清以越。

僧以梃来试,禁之毋乃亵。

云自海藏来,洵与震旦别。

法鼓冶以金,镂文细似缬。

冥思浩劫因,扪摸證石碣。

天水共荒唐,难凭老衲说。

我欲纪异闻,咄哉缄其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