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死生最怕堕危机,乱世全身正自稀。
满地干戈殊不定,盖棺丘陇未为非。
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
愁绝梧楸烟雨地,藁砧百岁拟同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或亲人的深切哀思与怀念之情。开篇"死生最怕堕危机,乱世全身正自稀"两句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生命安全的担忧以及保持完整的人格的珍贵。"满地干戈殊不定,盖棺丘陇未为非"进一步渲染了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
接下来的"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其中"鹿门"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鹿门山庄,是孔子弟子的聚会之地,象征着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而"庞公"则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其墓葬被后人视为隐居之所。诗句暗示了对逝者学问与品德的怀念,以及希望他能得到安宁。
最后两句"愁绝梧楸烟雨地,藁砧百岁拟同归"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思,他在梧桐叶落、烟雨连绵的地带中,心情无比凄凉。"藁砧"即是古代用草木作成的棺材,诗句中的"百岁拟同归"则是希望自己能与逝者共享长寿,最终一起安详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乱世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于友情、学问以及生命意义的沉思。
不详
射透秋林晓日红,谩晞衰发竹篱东。
旧曾过膝今垂耳,老已成翁反似童。
辛苦一生多沐雨,萧颾几缕易梳风。
岁寒万绿凋零尽,春在梅花白雪中。
古来系日欠长绳,节物相催老自惊。
岁里春为花早计,蛰前雷是雪先声。
移家燕子商量熟,开国蜂王去就轻。
最忆长安三月事,有谁重赋丽人行。
冻透松边屋两间,孤床盘礴数更阑。
无情风雪偏欺老,经乱衣裘不禦寒。
春意一炉红榾柮,故人两坐绿蒲团。
敲冰自换瓷瓶水,浸取梅花仔细看。
索居无远兴,晚憩傍深村。
涧涩水争道,桑空草托根。
断桥回老马,熟果聚饥猿。
解后僧同话,归来人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