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索居无远兴,晚憩傍深村。
涧涩水争道,桑空草托根。
断桥回老马,熟果聚饥猿。
解后僧同话,归来人掩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开篇“索居无远兴,晚憩傍深村”表达了诗人寻求一处幽静之地,以此为乐趣,晚上在深山里的村庄中安顿下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融入,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涧涩水争道”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村溪流蜿蜒曲折,水流在石间跌宕前行的情景。接下来的“桑空草托根”则描绘了一幅农村风光图:空桑树和草丛相互依偎,生命力顽强地在大自然中生长。
“断桥回老马”和“熟果聚饥猿”,前者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后者则显示了大自然中的生灵在寻找食物以维持生活,这些都体现了一种生命轮回、顺应自然的哲思。
最后,“解后僧同话”和“归来人掩门”,诗人可能是在描述与僧侣共处时的情景,以及日落之后人们各自返回家中,关上门扉的一幕。这里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沉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与对人间繁华背离的超然。
不详
十弓荒圃百弓山,缚草编茅屋两间。
鸡瓮不知天广大,鹤巢已觉地宽閒。
胜心扰扰双蜗角,畏路岩岩九虎关。
退一步行差得计,野云深处即商颜。
藤护颓垣石靠门,竹垆香穗篆馀熏。
醉来终夜不知雨,梦觉四山都是云。
半局棋枯僧入定,一声松响鹤离群。
缺权癞可风流尽,招隐归来有此君。
雪尽孤峰瘦,家贫老梦寒。
春鞭双影动,岁节五更残。
努力三餐饭,滋身九转丹。
时危从道丧,不敢弃儒冠。
红日行天熨绛绡,一番阳长便阴消。
青山又现本来面,瘦竹方伸久折腰。
枯沼暗通泉细细,晴檐忽听雨萧萧。
独怜点入吟翁鬓,费尽东风不肯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