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沉黎举家瞆气上如聋者踰月乃愈医人云此瘴气也

儋史之孙病耳翁,人佯谓我与真同。

蚊飞鬓外年时事,鹊噪愁边晚更空。

老去鹿皮终可隐,听如龙鼻反能聪。

昭文不鼓非无意,勉为慈亲奏凯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儋州史家的孙子耳聋老翁,人们假装说我与真理相同。
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如同蚊子飞过鬓角,傍晚的忧愁更显得空荡。
年老后即使身披鹿皮也希望能隐居,听力虽差却能听见像龙吟般深沉的声音。
昭文台不再击鼓并非无心,只是尽力为慈爱的双亲演奏胜利的乐章。

注释

儋史之孙:儋州史家的孙子。
病耳翁:耳聋的老翁。
人佯谓我:人们假装对我说。
与真同:与真理相同。
蚊飞鬓外:回忆中的往事。
年时事:过去的岁月。
鹊噪愁边:傍晚的喜鹊叫声。
晚更空:更显得空寂。
老去鹿皮:年老后的隐居生活。
终可隐:希望能隐居。
听如龙鼻:听力虽差却能听见。
反能聪:反而变得敏锐。
昭文:昭文台(古代官署名)。
不鼓:不再击鼓。
非无意:并非无心。
勉为:尽力。
慈亲:慈爱的父母。
奏凯风:演奏胜利的乐章。

鉴赏

诗中的"儋史之孙病耳翁",通过设定一个耳聋的老人的形象,揭示了时间流逝和记忆模糊的主题。"人佯谓我与真同"则表达了人们对这个老人与其祖辈相同的认知,这里的“真”可能指的是真实的自我或是传承下来的家族特质。

接下来,“蚊飞鬓外年时事,鹊噪愁边晚更空”两句,通过蚊虫飞舞和鸟儿啼叫的声音,描绘了老人耳聋后对于过去记忆的回响与现实中的寂静对比。这里“年时事”指的是往昔岁月的事迹,“愁边晚更空”则是表达老人心中对于时间流逝和孤独感受的深刻体验。

"老去鹿皮终可隐,听如龙鼻反能聪"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老年耳聋的现实与对传说中特殊能力的渴望。鹿皮在古代有治愈耳疾的传说,而“听如龙鼻”则是形容能够听到远处的声音,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老人对于恢复听力的强烈愿望。

最后,“昭文不鼓非无意,勉为慈亲奏凯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恢复耳聋的渴求,并且出于对父母之爱的考虑,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奏凯风”)来达到这一愿望。这里的“昭文”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医书或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耳聋老人的形象,探讨了时间流逝、记忆的重要性以及对健康和家族传承的渴求。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到夔门呈王待制

手挈东风上水关,凤书迎日看新班。

五湖家世乌衣巷,三峡楼台赤甲山。

画戟门开春昼永,卧龙帐稳海波閒。

安危大计须公等,天定应知即赐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其二)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其一)

颡马非才具,蜗牛惜弊庐。

岁时甘伏枕,风雨阻来车。

药裹衣巾内,梅花酒盏疏。

江湖慰寂寞,一纸故人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和杨子土牛之什

陌上花开又一春,起来酒伴觅南邻。

烟霞笑我虽成疾,霜雪于君恐不仁。

柏叶殊思金马旧,柳枝偏向土牛新。

相忘已约形骸外,老守先能堕醉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