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山人公临卜筑阳羡赋寄一首

京洛饶贤贵,吴会富华腴。

虽复堪身筴,要非中所愉。

仰希上皇风,俯卜静者庐。

荆渚无浊流,阳羡有幽区。

山自离墨来,溪由罨画舒。

以兹耕蚕业,不复废诗书。

春问茶女茶,秋逐渔父渔。

朝饥拾野穗,晚供剪畦蔬。

蓬累故何滞,鴳适当更余。

窃从柴桑叟,相为咏移居。

毋使车马知,令汝苍苔疏。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俞山人公临卜筑阳羡赋寄一首》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描绘了俞山人选择在阳羡之地筑屋定居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首句“京洛饶贤贵,吴会富华腴”描绘了繁华都市的景象,与后文的“荆渚无浊流,阳羡有幽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渴望。接着,“仰希上皇风,俯卜静者庐”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山自离墨来,溪由罨画舒”描绘了阳羡之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离墨山与罨画溪的命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暗示了这里的景色如同水墨画般美丽。接下来,“以兹耕蚕业,不复废诗书”表明了诗人在这里不仅过着农耕生活,还坚持读书写作,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春问茶女茶,秋逐渔父渔”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田园生活场景,春日里询问茶农茶叶之事,秋日则跟随渔夫出海捕鱼,生动展现了诗人与当地人民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而“朝饥拾野穗,晚供剪畦蔬”则进一步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最后,“蓬累故何滞,鴳适当更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束缚的解脱,以及对未来自由生活的期待。“窃从柴桑叟,相为咏移居”则是诗人向古代隐士陶渊明致敬,希望与俞山人共同过上隐居生活。“毋使车马知,令汝苍苔疏”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这份宁静与隐秘,不受外界打扰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敬仰。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曾舜征令长洲有古循吏声实而台抨当调作此送之

伊余窜草莽,忽忽末景驰。

闾井有公言,贤令将解龟。

忠恕佩家训,三省日孜孜。

云何贝锦繁,致此投杼疑。

圆魄丽中霄,纤云来翳之。

回光或不瞩,真体乃无亏。

膏雨乘春布,沮洳称不宜。

宁为流潦故,悔此天泽施。

即墨非吾恨,中牟竟而师。

追愆内逾密,委运外自夷。

但使素丝存,宁受墨子悲。

勿以黄绶屈,遽咏陶生辞。

泰二苟朋亡,知当未遐遗。

赠子幽谷兰,一佩三纫之。

清芬幸无故,行当被条飔。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张助甫中丞自夏州遣信问存侑以三月俸曰为米汁费报谢一章

上元之来夕,有鸿自征羌。

中丞三月俸,使者万里粮。

上言识区区,下言结不忘。

书穷递角见,朱提烂生光。

冰雪满衡荆,蔼然自春阳。

日来不饮酒,酒家无鹔鹴。

亦复不啖肉,屠门毋责偿。

蹲鸱足饱饥,悬鹑有余裳。

念欲返君嘉,友道非所当。

西寺充檀越,东邻佐贫丧。

南陌饭苾刍,北渚成徒杠。

以此无住施,为君彼岸梁。

窃聆叔则言,载佩原思章。

吾儒亦云云,毋使廉惠伤。

形式: 古风

寿九房三仲季之母范六十

昔我伯父行,魁然乡耆宿。

生平恃豪举,晚始虞嗣续。

络秀来为偏,熊罴瑞相属。

鼎立丈夫子,绕膝皆峙玉。

伯仁故亭亭,阿奴不碌碌。

季春寿筵开,琅玕纷触目。

始歌三妇艳,继以将雏曲。

但夸河东凤,何论羁栖鹄。

不学西邻女,幽兰媚空谷。

形式: 古风

成化乙酉世大父郎中公捷留省遂破吾族天荒今年复为乙酉而犹子士骃入太学应试恰与大父同庚赋此期之

昔岁乙在酉,伯祖尚书郎。

只手探月胁,一枝破天荒。

遂令素士族,重唤乌衣王。

冠冕蝉连来,一百二十霜。

桑梓有余晖,兰桂无不芳。

汝生在庚申,雅与伯祖当。

昔阻上水滩,今来顺风樯。

汝父游成均,不能掩夜光。

诸生皆避席,祭酒为下堂。

汝兄歌鹿鸣,矫矫千人场。

余祥发麟趾,胜事征雁行。

努力崇明德,淮水日汤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