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子之德,视雨之施。肇自京师,达于四裔。
无有蛮貊,孚我君惠。
这首诗《闵雨诗(其十一)》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天子之德,视雨之施”开篇,巧妙地将天子的仁德与雨水的恩泽相联系,寓意深远。诗中“肇自京师,达于四裔”,描绘了天子的德行如同雨水一般,从京城开始,遍及四方,无远弗届,连偏远的蛮貊之地也感受到君主的恩惠。这种比喻不仅展现了天子德行的广大和深远影响,也体现了古人对于雨水作为生命之源的敬畏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普世的和谐与共融的理念,即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跨越地域界限,惠及所有生灵。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常见,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政”、“民本”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天子之政,视雨之时。养老长幼,速哉熙熙。
更化易俗,而民不知。
天子之庆,视雨之积。自天降康,时万时亿。
眉寿无疆,以靖四国。
五都货财地,车马趋市阛。
平明侧肩入,薄暮掉臂旋。
意气何所期,盛衰俛仰间。
乃知艺利合,厚薄未可原。
张陈父子游,一旦复相残。
万古称凶终,此独何足言。
大火序炎夏,盛阳剧炮燔。
空桐疾风来,书景中变寒。
皇天自平分,四气尚相干。
凉燠异朝夕,万事谁独坚。
宛彼风中箨,众芳自此残。
至理冥变化,履霜用为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