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姚少师录童中州后和陶诗书后

道衍未入燕,能诗乃名诗。

偶写友朋作,命意殊冲夷。

中州旧相识,寄远界乌丝。

一卷《后和陶》,书以徇心知。

繇靖不再睹,自洗软媚姿。

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

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

吁嗟太孙帝,柔弱祚渐衰。

文皇一振厉,遂廓二百基。

此见和尚功,长育亦不赀。

世俗恢奇策,传闻多可嗤。

要之游佛门,固是英雄师。

往昔见摹本,手迹今兹披。

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清代刘履芬的诗《观姚少师录童中州后和陶诗书后》以观后感的形式,表达了对姚少师书法艺术的赞赏。首句“道衍未入燕,能诗乃名诗”暗指姚少师不仅在书法上有造诣,诗歌也颇为出色。接下来描述了他创作的友朋之作,情感深沉而平易近人,“命意殊冲夷”,显示出其作品的淡泊与豁达。

诗人提到中州旧识,通过姚少师的墨宝传递远方的情感,“寄远界乌丝”,乌丝纸张增添了书信的韵味。姚少师的《后和陶》一卷,更是体现了他的才情,“书以徇心知”,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

诗人感慨姚少师的才华,即使在佛教界也备受认可,“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和尚的身份并未掩盖他的艺术光芒。接着,诗中提到姚少师对于国家的贡献,暗示他的影响深远,“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并借历史变迁,赞美他的功绩。

最后,诗人批评世俗的评价标准,认为姚少师游走于佛门仍不失英雄风范,并期待将来能将他的书法刻石,以留存后世。“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表达了对姚少师艺术遗产的珍视和传承的愿望。整体上,这首诗是对姚少师艺术成就的高度赞扬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肯定。

收录诗词(11)

刘履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园

拙政山?怨老梅,百年池榭几遗栽。

碧桃临水才三足,犹背东风滴泪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答潘麟生

阑风苦雨积莓苔,兼喜湖山绿酒杯。

握手花丛人渐老,论心水会我重来。

频年离绪桓三弄,遍地征尘杜《八哀》。

短后儖儳落ヰ马,公言龛乱正须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其一)

自离黄脽来,行行渐沙砾。

不知身入山,山远青屴崱。

雪压山气沈,透空转缥碧。

斜阳来照之,倏忽成霞赩。

变幻不一时,陆离兼五色。

是日行未远,鸡栖日将夕。

疲投茅店宿,山月店门白。

形式: 古风

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其二)

山行古乘樏,厥制似即屟。

汉时始用轿,隃岭平妥帖。

我行山海间,我车阻高冈。

无轿不得进,有木真豫章。

似梯桄以绳,似网似箕张。

用驾驴背行,云宜山路长。

山辎名不俗,采之入诗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