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时节,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头白日"意指春光不再旺盛,时间飞逝,头发也因此而斑白,是对流年易逝的一种感慨。"与春老别更依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依恋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则是诗人通过柳絮(莺)和杨花相对而言,希望春风不要带走这份美好。"凭莺"即依靠柳树,"向杨花道"指的是向着那些飘落的杨花说话。"绊惹"一词形容了诗人心中对春天不舍的复杂情感,而"莫放归"则是希望春风不要将这份美丽带走,让春天能够留下来。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春天的珍视与留恋,以及面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无奈情怀。白居易以其特有的平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普遍的生命体验,让读者在感受到诗中美好意境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哀伤。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禁苑残莺三四声,景迟风慢暮春情。
日西无事墙阴下,闲蹋宫花独自行。
洛阳陌上春长在,惜别今来二十年。
唯觅少年心不得,其馀万事尽依然。
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
遇酒即沽逢树歇,七年此地作闲人。
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
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