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
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靖安寺中与友人饮酒、吟诗的情景。"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两句表明诗人在静谧的寺院中,在春日花开之时(辛夷即梓橦树,常用来形容春天),伴随着微醺的状态和充沛的情感,尽情地吟诵自己的诗作,气势豪放,情感真挚。
"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苦难的隐晦叙述和对年龄增长、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这里“不问”意味着对过去的经历已经心有余悸,不必再去深究,只需低头看看自己白发满须,岁月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便知晓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情感和个人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时间的感悟,既有豪放的情怀,也不乏沉郁的哲思。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龙门点额意何如,红尾青鬐却返初。
见说在天行雨苦,为龙未必胜为鱼。
闇诵黄庭经在口,闲携青竹杖随身。
晚花新笋堪为伴,独入林行不要人。
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
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
独酌花前醉忆君,与君春别又逢春。
惆怅银杯来处重,不曾盛酒劝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