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欧阳永叔

毛生重九鼎,剧孟雄敌国。

布衣未易轻,壮士多感激。

遍读近古书,仰求当时人。

胶弦非工声,直钓良苦辛。

举世无与游,行且三十春。

岂乏富贵士,相视犹埃尘。

屈指东诸侯,侧闻廷中臣。

霜毛九皋鹤,绝足大野麟。

往者移太常,正气横苍旻。

连翩少垂翼,浩荡俄纵鳞。

天衢自兹亨,要路实有津。

谏疏必焚草,王言粲如纶。

云霄入顾眄,方牧宁逡巡。

岂惟国忧贤,固是材致身。

南金一销铄,荆玉成缁磷。

少留股肱郡,不废廊庙珍。

道悠任逾重,文雄声益振。

指掌五代论,藻鉴盈门宾。

信陵虚左乘,程子倾盖亲。

意气已然诺,许与忘旧新。

孤剑虽蒯缑,丈夫不羞贫。

愿言敝缊袍,试托狐貉邻。

往无鲍叔知,那识夷吾仁。

毋令箕山客,洗耳兹水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献欧阳永叔》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描绘毛、剧孟等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以及对欧阳修的赞誉,展现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对欧阳修文学成就的推崇。

首句“毛生重九鼎,剧孟雄敌国”以夸张的手法,赞美毛、剧孟等历史人物的非凡才能和勇猛,如同能承载九鼎的重量,足以对抗敌国。接着“布衣未易轻,壮士多感激”强调了平民出身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他们的壮志和情感往往更加真挚动人。

“遍读近古书,仰求当时人”表达了诗人广泛阅读古代文献,追求先贤智慧的精神。而“胶弦非工声,直钓良苦辛”则以比喻手法,说明真正的艺术或学问的价值并非表面的技巧所能衡量,而是需要艰苦的努力和真诚的追求。

“举世无与游,行且三十春”描述了诗人孤独求索的生活状态,但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在时间的流逝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岂乏富贵士,相视犹埃尘”对比了世俗的权贵与真正的才士之间的差距,突显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坚守。

“屈指东诸侯,侧闻廷中臣”转向对欧阳修的赞誉,通过列举其在政治、文学领域的贡献,如“霜毛九皋鹤,绝足大野麟”,将欧阳修比作高洁的鹤和奔腾的麒麟,象征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人格。

“往者移太常,正气横苍旻”赞扬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影响力,其作品如同正气弥漫于天空,影响深远。“连翩少垂翼,浩荡俄纵鳞”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自由与激情。

最后,“天衢自兹亨,要路实有津”表达了对欧阳修在文学道路上取得成就的认可,认为他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谏疏必焚草,王言粲如纶”赞扬欧阳修在政治上的直言敢谏,其言论如同明丽的丝线,清晰有力。

“云霄入顾眄,方牧宁逡巡”进一步描绘欧阳修在政治舞台上的风采,即使面对困难也不退缩。“岂惟国忧贤,固是材致身”强调欧阳修不仅是国家的忧虑,更是人才的典范。

“南金一销铄,荆玉成缁磷”以比喻手法,说明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如同珍贵的金属和玉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少留股肱郡,不废廊庙珍”表达了欧阳修即使在地方任职,也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其贡献如同国家的宝贵财富。

“道悠任逾重,文雄声益振”总结了欧阳修在道德和文学上的崇高地位,其名声日益显著。“指掌五代论,藻鉴盈门宾”赞扬欧阳修在历史和文学评论方面的独到见解,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文人的关注。

“信陵虚左乘,程子倾盖亲”引用典故,表达了欧阳修与信陵君、程颐等人的深厚友谊。“意气已然诺,许与忘旧新”强调了欧阳修在人际关系中的诚信和宽容。

“孤剑虽蒯缑,丈夫不羞贫”以孤剑比喻欧阳修,即使身处贫困,依然保持高尚的品格。“愿言敝缊袍,试托狐貉邻”表达了诗人希望像欧阳修一样,即便生活简朴,也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往无鲍叔知,那识夷吾仁”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欧阳修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毋令箕山客,洗耳兹水濒”最后以对古代隐士的敬仰,表达了对欧阳修高尚人格的崇敬,希望他的精神能够流传千古,如同箕山之客洗耳于水边,清高而宁静。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初冬晨起作四声诗.平声

霜风吹帘栊,天高明星晞。

邻鸡三号呼,林乌皆惊飞。

严城开重门,危冠驰轻肥。

疏慵徒安眠,隆冬方无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初冬晨起作四声诗.上声

营居依蓬茅,在我颇显敞。

阳晖馀朝温,野景有远想。

年华无淹停,俛首已古往。

全生谁为贤,偃仰与鞅掌。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初冬晨起作四声诗.去声

山林何时归,陋巷似好遁。

通衢皆高轩,竟岁谢讯问。

行歌聊逍遥,衣敝信命分。

殊胜蒙尘埃,势利强自困。

形式: 古风

初冬晨起作四声诗.入声

开门谁频来,设榻得逸客。

明窗容棋枰,日昃熟藿食。

丛兰香襟裾,雪色覆辙迹。

忘形非无缘,拙直独莫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