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偶成》由明代诗人岑徵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独自面对凋零花朵的寂寥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首联“寂寞穷秋对落英,柴门深曲隔车声”,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深秋时节,花儿凋零,诗人独坐于柴门之内,外界的喧嚣被一道深曲的门户阻隔,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只有落花陪伴左右,更显其孤独之感。
颔联“君平卖卜空身世,梅福为佣变姓名”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君平是汉代著名的占卜者,以卖卜为生,但不为世俗所动,保持高洁;梅福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因不满官场腐败,隐姓埋名,遁入山林。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敬仰之情,也暗含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仍坚持内心信念的决心。
颈联“四海岂忘鸿鹄志,九州潜听蛰龙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四海九州,象征广阔的天地,鸿鹄志比喻远大的抱负,蛰龙鸣则暗示潜在的力量。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并未放弃心中的理想与抱负,坚信总有一天能够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尾联“天涯处处同芳草,留待王孙伴客程”以芳草喻指远方的朋友或知音,表达诗人期待在未来的旅途中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分享旅途中的美好时光。这一联既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也是对友情的渴望。
整体而言,《偶成》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理想与友情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