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后有亭余名之曰明远赋诗二首(其一)

虚亭突兀枕崇冈,玉宇无风秋自凉。

地阔群山争逶迤,天低远树立微茫。

阴晴易辨云霞色,晓夕常吞日月光。

我亦清心官事省,葛巾藜杖得徜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虚亭孤零零坐落在高山上,秋日里没有风也自感清凉。
大地广阔,群山竞相蜿蜒起伏,天空低垂,远方的树木显得模糊不清。
云霞的颜色变换清晰可见,早晚时分,阳光和月光都被它吞没。
我心境清明,公务减少,只戴葛巾持藜杖,得以悠闲漫步。

注释

虚亭:孤独的小亭。
崇冈:高山。
玉宇:形容宫殿或楼阁如玉一般洁白。
秋自凉:秋天自然凉爽。
逶迤:蜿蜒曲折。
微茫:模糊不清。
阴晴易辨:云霞变化,阴晴容易分辨。
晓夕:早晨和傍晚。
吞日月光:遮挡住日月的光芒。
清心:心境清澈。
官事省:公务减少。
葛巾藜杖:葛布头巾和藜杖,古代文人常用的随身物品。
徜徉:闲逛,漫步。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座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虚亭,名为"明远"。诗人以"突兀枕崇冈"形象地写出亭子的高耸和地理位置的险峻,四周群山蜿蜒起伏,天地广阔,远树若隐若现,显得渺远而迷茫。秋日里,尽管无风,但自然的凉意却让人心旷神怡。

"阴晴易辨云霞色,晓夕常吞日月光"两句,通过描绘云霞的变化和日月的升降,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时间在静谧中的流转。诗人身处此境,心境清明,公务简洁,得以身着葛巾藜杖,悠然漫步,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超脱,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闲适与淡泊情怀。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日有感呈正纪

情绪长随节物迁,老逢元日更悽然。

春风未省摇心曲,腊雪空留点鬓边。

加我四年终易学,长君一岁尚尘缘。

何当同伏嵌岩下,添取炉中住世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天宁晚集

僧寮便坐卧,触目兴何穷。

庭竹留斜日,瓶花怯晚风。

分无依宝社,心已脱尘笼。

回首人间世,枯荣一梦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夫人挽词二首(其二)

熊轼人将达,鱼轩乐未央。

遽令双剑化,并作一丘藏。

笔绝先秋句,衣缄故箧香。

未应林下女,千古擅清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夫人挽词二首(其一)

娈彼闺房秀,泠然玉雪容。

月箫难择对,石窌侈疏封。

涵泳诗书习,扶持扇枕供。

三荆方擢秀,云壑卧双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