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执中游山四诗(其三)岘山

甘棠如众木,岘首如众山。

燕人爱召公,公去不忍攀。

襄阳思叔子,堕泪湿孱颜。

至今山外溪,日夜波澜翻。

如公章贡祠,亦在山水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故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首句“甘棠如众木,岘首如众山”,以“甘棠”和“岘首”作为起始,将这两处自然景观与众多树木和群山相比较,暗示了它们虽为自然之物,却因历史人物的典故而显得与众不同。接着,“燕人爱召公,公去不忍攀”,通过引用召公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召公是周朝时期的一位贤臣,他爱护百姓,深受民众爱戴,因此人们在面对象征他精神的甘棠树时,会心生敬意而不忍触碰。

随后,“襄阳思叔子,堕泪湿孱颜”,转而提到另一位历史人物——叔子(可能指孟浩然),他在襄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得后人在经过此处时,不禁感慨万千,甚至泪湿衣襟。这里不仅表现了对叔子的怀念,也反映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至今山外溪,日夜波澜翻。如公章贡祠,亦在山水间”,诗人将思绪从历史人物扩展到自然现象上,描绘出山外溪流日夜不息、波涛翻滚的景象,以此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永恒。同时,提到了章贡祠的存在,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历史记忆在自然景观中的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比、联想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生命与时间深刻哲思的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146)

彭汝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执中游山四诗(其四)高阳池

三年南雍居,十至高阳池。

鱼鸟如故人,相忘不相疑。

但持青莲叶,不倒白接䍦。

我与之子游,何似山公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内乡山中(其一)

野人住山中,不见山色好。

我行久尘土,窥览慰怀抱。

禹稷不乏人,翻焉忆商皓。

使我有以食,甘于此山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内乡山中(其二)

静喧岂殊途,能静理亦好。

所以见山色,爱之置怀抱。

揽镜照须发,已如霜雪皓。

吾方与神游,未肯尘土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寄叶法曹

参军琢玉为天性,灵台一点秋江静。

少年勤苦取富贵,不知勤苦今为病。

世人喜邪疾中正,爱君与物终无竞。

围棋坐争百局胜,雕弓力挽六钧劲。

棋子劳神弓力硬,此图养疾俱非令。

作诗劝君今勿更,诗书自足资游泳。

奥室重帘锁幽径,我不见君心怲怲。

疾病勿忧有天命,恺悌君子神所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