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寺

竺法暨华土,出传骨与书。

金仙屹不动,坐使四海趋。

山川第一胜,尽为佛者居。

葱葱灊之谷,蛟鸾互盘纡。

一为飞锡先,方士回云车。

顾盼榛楚地,翚檐涌层虚。

英灵护泉脉,饮此白足徒。

当年盖国众,莫挽碧眼胡。

传衣到三叶,此地滋焦枯。

异气生杰阁,宸奎动天枢。

神龙尽倾向,宝此明月珠。

三圣陟帝所,云章久宁渝。

馀沾及婆塞,岁复六七夫。

堂中老沙门,古态几皇胥。

定知黄龙窟,不着点额鱼。

门开两山峡,萃然七浮图。

沙步对石麓,溪流清且徐。

危甍隐深樾,间见碧与朱。

朝来雨脚断,云气尚卷舒。

悬知磴道滑,一水不复逾。

州家有造诣,上马及未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谷寺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位置,以及其作为佛教圣地的非凡魅力。

首先,诗中提到竺法暨华土,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宗教传承的重要性。接着,诗人描述了金仙(可能指佛像或庙宇)屹立不动,吸引四方信徒前来朝拜,体现了寺庙在信仰中的核心地位。山川之美与寺庙相得益彰,第一胜景尽为佛者所居,突出了寺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谷寺所在的葱葱山谷,蛟鸾盘旋,象征着神秘与祥瑞。飞锡先贤的故事,以及方士回云车的传说,增添了寺庙的传奇色彩。榛楚地的转变,从荒芜到繁华,反映了寺庙对周边环境的积极影响。

英灵守护的泉脉,与白足徒的饮水,寓意着佛法的纯净与滋养。当年盖国众的往事,虽已逝去,但寺庙的精神却得以延续。传衣三叶,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不断,即使在焦枯之地也能滋生希望。

神龙倾向宝珠,比喻佛法的珍贵与力量。三圣登临帝所,云章长久不变,强调了寺庙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价值。余沾及婆塞,岁复六七夫,表达了寺庙对周围社区的持续影响。

最后,诗人描绘了寺庙内的老沙门,古态几皇胥,定知黄龙窟,不着点额鱼,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寺庙内宁静而庄严的氛围。门开两山峡,萃然七浮图,描绘了寺庙建筑群的壮观景象。沙步对石麓,溪流清且徐,间见碧与朱,展现了寺庙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谷寺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自然、历史、文化和信仰层面的深远意义。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石牛洞

阳城山头遽如许,金华山中呼不去。

痴牛赤脚堕天河,共向空山饱烟雾。

阿瞒安知眇道士,丹井至今存故处。

琤淙万古穿石断,峡束奔流闹山坞。

嵬峨上郁千仞势,洞下坡陀无块土。

文公古句惊旧观,拂拭苍莓增媚妩。

亦欲磨崖放楚狂,扫迹政恐山神怒。

形式: 古风

望九华

卷帘坐对江南山,掠眼送青来亹亹。

云泉肺肠久厌饫,挂颊悠然聊复尔。

奇峰远澹忽四五,爽秀骎骎逼窗几。

平生九华盛名下,一见定知真是矣。

非关目力睹天奥,正觉群山如聚米。

好人好人有高韵,不独江州孟公子。

直缘佳处无仕径,落莫道边同苦李。

大是忘年耐久交,藜杖青鞋结终始。

形式: 古风

溪行叹

潾潾石间流,落落滩下石。

相因成悍崄,日夜更拒激。

化为百雷车,转入千丈碧。

推舟上磊砢,尽日不寻尺。

我行三伏中,正自涩如棘。

于时久不雨,阳炎剧炊炙。

溪流仅如线,但见沙渚赤。

逶迤呼蛇港,百步涉重碛。

迢迢神亭濑,奡荡无遗力。

此身诚不赀,此日良足惜。

胡为弃分阴,尽室寄艰阨。

长谣飞仙章,慷慨三叹息。

形式: 古风

山中对酒

秋容澹青山,爽秀雨皆足。

清溪照千仞,空翠疑可掬。

何年顾兔窟,桂子堕山腹。

老香散深林,屑玉缀黄粟。

朝来客衣动,一叶下空谷。

客心如棼丝,日月共烦促。

胸中尚磊块,陶写赖新渌。

要当酒千钟,浇我愁万斛。

顾有独醒人,脩然倚枯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