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陶弘景

山中宰相陶隐居,所注本草将何如。

更题真诰作神遇,佳梦是实宁非虚。

人生形神为干躯,心欲造设气乘除。

瞬息变幻争夺途,入山何难可踌躇。

玉波流烟照林庐,岚影爽气归衣袪。

晏起早卧食息馀,三景九道回八区。

一再传其坐忘欤,俛仰今昔多忧虞。

荣名中人天机浅,言与不言养恬愉。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咏陶弘景》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通过描绘陶隐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首句“山中宰相陶隐居”,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在山中修行的高人陶弘景,以“宰相”喻其虽隐居山林,却仍有着深远的政治影响力。接着,“所注本草将何如”,表达了对陶弘景医学成就的赞叹,暗示其著作《本草经集注》对后世的影响。

“更题真诰作神遇,佳梦是实宁非虚”,进一步揭示了陶弘景在道教领域的贡献,以及他对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探索。通过“神遇”和“佳梦”,诗人赞美了陶弘景对精神层面的深刻理解。

“人生形神为干躯,心欲造设气乘除”,指出人的生命是由形体与精神共同构成,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塑造与外在行为的关系。接下来,“瞬息变幻争夺途,入山何难可踌躇”则反映了世间的复杂与变化,而“入山何难可踌躇”则表达了陶弘景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智慧与决心。

“玉波流烟照林庐,岚影爽气归衣袪”,描绘了陶弘景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以及自然界的美好映照。通过“玉波”、“烟”、“岚影”、“爽气”,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晏起早卧食息馀,三景九道回八区”,描述了陶弘景日常生活的简朴与规律,以及他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三景九道回八区”可能是指对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其对自然哲学的深入探索。

“一再传其坐忘欤,俛仰今昔多忧虞”,表达了对陶弘景“坐忘”境界的向往,即超越世俗烦恼,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陶弘景生活态度的敬佩,以及对其精神追求的共鸣。

最后,“荣名中人天机浅,言与不言养恬愉”,总结了陶弘景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强调了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平衡,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陶弘景生活与思想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精神追求,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超然生活态度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昌甫题西洛遗民诗卷并所书杜句

东里感兴西洛诗,其年忧国初南来。

后人玩之可忘疲,甚矣世变非吾衰。

长言短句笔墨古,颠倒妙处谁能窥。

雨凉梅熟樽酒地,旧人家藏欣见之。

其间亦录杜陵老,笺阔轴大何尔为。

要知真识未易见,我乃徵逐于兹时。

潇湘莫结遗民悲,信诚空叹晏叟痴。

形式: 古风

陆丈剑南诗斯远约各赋一首

镜湖湖上凉风起,枫叶芦花照窗几。

笔床茶灶连酒壶,炯然目光动秋水。

平生北固与西江,赢得蚍蜉事訾毁。

青城山嘴散关头,岂是甘心放豪侈。

归来玉阶仅方寸,两路又出将使指。

几回诏节去徘徊,愠色何曾为三已。

桐庐潇洒非小垒,更向南宫擅词美。

轩渠肯受尘鞅羁,汉庭公卿未知己。

我閒访友于溪居,三叹共读公之书。

清诗句句律有馀,爱而不见今何如。

形式: 古风

赵将示及吴推官诗

玉溪莲幕哦诗声,声和水南松竹清。

眼中孰不有言句,句到极则何能听。

衡茅吹寒日惆怅,倚楼公子犹相访。

袖里新篇乃若人,春风翡翠兰苕上。

形式: 古风

元夕夜坐观黄庭经

虚檐涌月垂小窗,屋外有山流涧江。

夜气少定百念降,膝席引手挑油缸。

静取黄庭诵琅琅,炉烟喷结柏子香。

上元仙官朝紫皇,九关洞开凤鸾翔。

清辉影导胎禽双,前昂后低幡节幢。

尘间如帑正纷厖,眇然骈罗万家邦。

形躯已经几星霜,回思淡薄天人粮。

却灭百邪致欣昌,收声藏神味差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