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卢漕木芙蓉二首(其一)

风波久厌水中央,初日精神入槛光。

木末端来就词客,墙头应是误行郎。

高花大叶宜图障,浅绿深红照豆觞。

壮观秋容惟有此,霜边倒尽雨边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长久以来已厌倦了水中的波涛,朝阳的活力照亮了栏杆的光芒。
树梢上的鸟儿飞来靠近诗人,可能是误以为是过路的书生。
高大的花朵和大叶片适合画作装饰,浅绿深红的色彩映照在酒杯上。
秋天的壮丽景色唯有此处可见,秋霜覆盖的地方比雨后的荒芜更显凋零。

注释

风波:比喻世事的动荡或生活的艰难。
水中央:象征平静的生活或内心的宁静。
初日:早晨的太阳,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槛光:栏杆上的光线,可能指明亮的环境。
木末端:树梢,代指鸟儿。
词客:诗人或文学爱好者。
误行郎:误以为是过路的书生,可能暗指诗人期待的访客。
图障:绘画的屏障,即画作。
豆觞:古代的酒器,这里指饮酒。
壮观秋容:秋天的壮美景色。
霜边:秋霜覆盖的地方。
雨边荒:雨后荒凉的景象。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卢漕木芙蓉二首(其一)》是项安世所作,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致的独特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风波久厌水中央”,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而初日的光辉则为他带来了新的活力,“初日精神入槛光”。接下来,诗人将木芙蓉比作来访的文人墨客,“木末端来就词客”,形象生动;又设想墙头的行人可能误以为是美丽的芙蓉,流露出诗人对芙蓉花的赞赏。

“高花大叶宜图障”赞美了芙蓉花的大朵繁叶,适合作为绘画题材,而“浅绿深红照豆觞”则描绘了芙蓉花色彩斑斓,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增添了宴饮的雅趣。最后两句“壮观秋容惟有此,霜边倒尽雨边荒”,点明芙蓉花在秋季展现出的壮丽景色,即使经历风雨,也依然傲立,与周边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寄寓了诗人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芙蓉花为载体,既描绘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人生的哲理,体现了宋诗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田将仕年八十八岁作诗自喜三首(其三)

茅檐桑户落穷居,两眼犹能读细书。

自说此生聊尔耳,亦知馀事竟何如。

春云入眼元无迹,秋竹刳心久更虚。

天与精神自难老,会看千岁跨龙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田将仕年八十八岁作诗自喜三首(其二)

铜驼陌上少年时,走马驱车远四畿。

又见伏符明汉道,曾伤小雅咏周微。

一生世路高和下,何恨人情瘠与肥。

老矣胸怀百无著,自梳朝夕鬓毛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田将仕年八十八岁作诗自喜三首(其一)

东坡来饭辩才师,元祐真人宥密时。

生长太平经战伐,浮沈薄宦寄喧卑。

五朝遗老今谁在,万事当时恨独知。

此世阅人如传舍,吾人安更用名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岁暮对雪书怀

问寝荆江上,留家湘水滨。

心关两处念,鬓改一年新。

屑玉逢天富,铺瑶盖地贫。

归来见三白,因得贺乡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