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从昔山川夸八桂,只今文物盛南州。
秋风万里携书剑,春日端门拜冕旒。
圣世取才先实用,儒生报国岂身谋。
且看廷策三千字,为写平时畎亩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怀抱理想,志存高远的景象。"从昔山川夸八桂,只今文物盛南州"两句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事迹有所追忆,但现在的文化繁荣却集中在了南方某州。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也显示出对现实文化中心的认可。
"秋风万里携书剑,春日端门拜冕旒"则写出了士人的行走四方,秋天带着书籍和剑,象征着学问与勇气;而春天则是端正衣冠,去朝拜见尊长。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不仅有文采,而且还有武功,更重要的是,他懂得礼节,有尊卑之分。
"圣世取才先实用,儒生报国岂身谋"表达了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选拔人才应该以实际能力为先,而非空谈。作为士人,他们报效国家,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更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最后两句"且看廷策三千字,为写平时畎亩忧"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朝廷选拔人才的过程极为关注,能够写下三千字的文章,这不仅是学问上的展现,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国事的担忧。这里的“畎亩”指的是田地,也象征着国土和人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关怀,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对于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以及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二阮向来俱莫逆,支筇为我到山巅。
浊醪共饮聊复尔,胜集于今亦偶然。
人立千峰秋色里,月生沧海暮云边。
高谈此地曾知几,一笑归来对榻眠。
望岁民心切,为霖帝力均。
崇朝变炎暑,举目尽清新。
坎坎连村鼓,熙熙万室春。
北窗凉枕簟,安稳到闲人。
吾弟三年别,归舟半月程。
瘦肥应似旧,欢喜定如兄。
秋日联鸿影,凉窗听雨声。
人间团聚乐,身外总云轻。
俗隘宁为异,言深敢自欺。
如何幕中辩,翻作暗投疑。
行李秋将半,家园菊正滋。
反躬端得味,当复有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