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美的景象,通过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香径长洲尽棘丛"一句,设定了一个衰败、荒芜的场景,原本美丽的道路如今被荆棘所覆盖,反映出一国之盛衰更迭。
"奢云艳雨秖悲风"中,“奢云”、“艳雨”都带有豪华、丰富的意味,但却与“悲风”相连,表达了一种物质繁荣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痛苦。这里的“悲风”,既可能是指自然界中的凄厉之声,也可以理解为历史的哀伤。
"吴王事事须亡国"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对历史上吴国灭亡的反思。“吴王”代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事事"则是对其政绩的总称。"须亡国"三字,意味着这些作为一国之主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倾覆。
最后,“未必西施胜六宫”则是在比较历史上的两位美女——春秋时期吴国的西施与汉朝的王昭君。这里的“六宫”,特指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隐喻皇权之所在。而"未必西施胜六宫",意即不一定是西施的美丽能够超越过往皇家的繁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不仅展示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也反映出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思考。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波涛漱苦盘根浅,风雨飘多著叶迟。
迥出孤烟残照里,鹭鹚相对立高枝。
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
闻道阳都女,连娟耳细长。
自非黄犊客,不得到云房。
但服镮刚子,兼吟曲素词。
须知臣汉客,还见布龙儿。